找回密码
 欢迎加入盖氏论坛
搜索
查看: 7704|回复: 0

江南人民为什么进行反剃发斗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5 1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人民为什么进行反剃发斗争?
    鲁讯先生的《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还是孩子的时侯,那时的老人指教我说:“剃头担上的旗竿,三百年前是挂头的。满人入关,下令拖辫,谁敢抗拒,便砍下头来挂在旗竿上,再去拉别的人。”的确,历史上是曾有过不剃头就要砍头的野蛮刑法的。
    清军占据北京后,迅速南下,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江南人民不甘忍受民族压迫,纷纷揭竿而起,进行反抗斗争。当时,清政权和汉族人民矛盾的焦点,是剃发。1645年(顺治二年)六月,清军发布剃发令,命令十天以内,江南汉人必须按照满人辫发风俗,一律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抗命令,砍头处死。
    束发是汉族人民的传统,是几千年来的风俗习惯。人民群众受习俗的影响,是不愿意剃法的。满清统治者强迫剃发,严重的伤害了汉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广大人民对满清统治的严重不满情绪,也集中在剃发问题上表现出来。这时,一些反抗满清的汉族官绅,知识分子利用群众情绪,以“头可断,发不可剃”作为号召,展开抗清斗争。其中,江苏江阴,嘉定人民的斗争,最为惨烈。
    剃发令宣布后,江阴人民向满清知县方亨请愿,要求留发。方亨粗暴的拒绝了群众的要求。群众被激怒,反口骂道:“你是明朝进士,头戴乌纱,身穿圆领,来作满清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闰六月初一日,愤怒的群众集合起来,揪出方亨,投入监狱。同时,秀才许用等百余人,也在文庙集合,提出“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口号。四乡人民闻风响应,参加斗争的群众达数十万之多。
   人民推举明典吏陈明遇,阎应元和秀才许用为首领,共议守城抗清。徽州大商人程璧,先后捐银十七万五千两做军饷,并且自告奋勇,到洞庭徽州等地去请援兵。投降满清的明将刘良佐奉命攻城,屡战屡败。刘良佐与阎应元是旧相识,亲到城下劝降。阎应元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吏。”城上火箭齐发,刘良佐狼狈逃窜。清军云集江阴城下,有兵数十万,列营数百,围城十重。江阴人民守城三个月,后来援尽粮绝,于八月二十日被清军攻破。城内居民又与清军展开英勇的巷战。陈明遇战死,阎应元被俘牺牲。城内男女老幼,没有一人投降。清军死伤也很惨重。当地父老至今流传,江阴义师打死清军三王十八将,这虽然缺乏历史根据,但反映出人民对守城英雄的赞颂。
    嘉定的斗争也坚持了三个月。闰六月十三日,人民听说剃发令下,便组织反抗。满清派明降将李成栋前往镇压。十七日,人民推举进士黄淳耀,通政使司左通政侯峒曾主持城防。在城楼上悬起了“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抗击清军。城中男女老幼,纷纷参战。清军围城,多次猛攻不下。七月初四日五更,大雨如注,城上战士露天战斗三昼夜,两眼肿烂,遍体淋湿,饮食断绝。领队诸士绅也仗剑站立雨中。守城军民精疲力竭,难以支撑。清军用大炮轰击,城墙坍塌,于是乘虚登上城墙,蜂涌而入。这时,侯峒曾仍在城墙上指挥,声色不变。他的两个儿子在旁问道“事急了,怎么办?”侯峒曾答道:“死就是了,慌什么!”城破后。他率二子投河自尽。黄淳耀也自缢于僧舍,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攻进嘉定,屠杀人民,掳夺财物,李成栋用了三百只大船,才运走他所抢夺的金帛子女。
    但是,清军的残暴行为,吓不倒英勇的嘉定人民。二十天后,江东人朱英(王英)。自称游击将军,带人进城,谋划驱逐清军,又遭到李成栋的屠杀。八月十六日,把总吴之藩起兵江东,反攻嘉定,不幸失败,嘉定接连遭到第三次大屠杀。这三次大屠杀,史称“嘉定三屠”。嘉定人民参加武装斗争有十几万人之众,先后壮烈牺牲约两万人。
    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此伏彼起,英勇悲壮。规模较大的还有:生员陆世钥领导的太湖,长白荡地区抗清队伍,这支队伍曾与明吴凇提督吴志葵联合攻入苏州。中书舍人卢向观带领抗清队伍攻打南京,后退入太湖坚持斗争。翰林屠家美领导的嘉兴人民反剃发斗争,参加者也有数千人。这些分散的斗争最后都被清军镇压下去了。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盖氏网站 ( 苏ICP备14043903号 )

GMT+8, 2024-12-22 18:41 , Processed in 0.0276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