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加入盖氏论坛
搜索
查看: 7380|回复: 0

【转帖】诺曼底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9 12: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诺曼底故事 (1)
看过张文(John Wayne)主演的电影<漫长的一天>的弟兄们都知道圣迈瑞.埃格利斯镇(Ste. Mere Eglise)是盟军空降场之一。该镇位于尤它滩头

的腹地是D日盟军必争之地。受命攻击该镇的是马修.李奇微指挥的第82空降师第505空降步兵团的2营(营长范德武Vandervoort)和3营(营长柯拉

斯Krause)。


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由德军第709师防守。深绿圆圈表示第82空降师空降地点。浅绿圆圈表示第101空降师空降地点。尤它滩头(绿箭头)由美军第

4步兵师负责攻击。EXIT 1,2,3 和4表示穿过泛洪区的通道。空降部队的任务就是控制通道的内陆一侧。

攻击行动打一开头就不顺。月光被乌云所阻挡使地面漆黑一团。120名先锋引导伞兵多数都找不着应该标记的位置,他们当中只有38人来得及在

大部队飞抵前设立好空降区的标示。而大部队低空进入空降区时遭到德军防空火炮的猛烈打击。许多飞行员为了规避地面防空火力而违抗命令

偏离了航线。结果,多数伞兵没有被投放到规定地点。有的由于投放高度太低连伞都没打开被活活摔死,有的淹死在沼泽地,有的干脆掉进了

英吉利海峡。最远的离预定地点竟有10公里之遥。在此后的几天里,这些伞兵们花了很多时间归建。

在这一片混乱当中,有大约30人的一组伞兵被阵风吹进了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中心---教堂前的广场上。


十一世纪建造的教堂和教堂前的广场(daharry摄)

本来不应该有什么事。可恰巧地面上出了一件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把事情搞糟了。

教堂对面有一幢民房着火了。不是有人故意纵火,而是盟军的燃烧弹坠落后引发的。教堂赶紧敲钟报警。一百多居民跑出来救火。有人用手压

水泵取水,其他人排成两行向前传水。驻扎在教堂周围的德军是一支后勤部队。他们也听到警报后急忙出来警戒,端着枪监视着在那儿忙着救

火的老百姓。


装甲车所在地就是起火房子的原址(daharry摄)


图为教堂前救火用的手压水泵,(daharry摄)   

大火映红了天空,也照亮了正在下降的雪白的降落伞。

德国人立刻开始对空射击。广场上顿时大乱。


教堂正前方的一幢民房,烟囱上有当年打仗时留下弹洞。(daharry摄)

一个伞兵连人带伞挂住了教堂的塔尖悬在半空。他抽出伞兵刀想割断伞绳。心里一急,伞兵刀滑脱了手,掉了。紧接着不知那里就飞来一梭子

子弹,有一颗打在他的右脚上。疼得他半死。往下看看,不得了,德国的增援部队不断进入广场,大约有二十几个伞兵降落在教堂周围,他们

一个接一个地被德国人干掉。有十几个德国兵把所有的子弹全都射向一个缠在树上的伞兵把他打成筛子。看到自己的人的下场,挂在教堂尖的

这位顿时明白了,要想活,唯一的办法就是别动弹。于是他俩手下垂脑袋耷拉着开始装死。这着还真灵,居然把德国人蒙过去了。当年在圣迈

瑞.埃格利斯镇打过仗的美国老兵也都对挂在教堂上的那个“死”伞兵有过深刻印象。

这个装死的伞兵叫什么名字呢?他叫装死地(John Steele)。

名如其人。


装死地时年31岁,军衔二等兵(就是美军最鸵患兜氖勘????厦挥腥魏尉?伪曛镜木褪嵌?缺?。他属于第505空降步兵团的2营F连。装死地在塔楼上

吊了两个半小时,教堂巨大的钟声就在耳边不断轰鸣,加上伤痛和紧张,人早晕呼了。后来有人问装死地到底挂在教堂的哪个角,装死地死活

讲不清楚。因此,关于装死地降落伞位置的辩论一直持续到今天。(daharry摄)

德国人打扫战场时发现了装死地,不由分说就将其拿下。装死地就成了战俘被押在镇里。

德国人打了胜仗,消灭了美国兵,挺高兴。不过这一高兴不要紧,德国人自己犯糊涂了。这支后勤部队的军官眼瞅着美国兵全给收拾干净了,

像小菜一碟儿,敌机也不来了,周围枪声也消停了。下面该干什么呢?

睡觉。

对, 睡觉。这一宿叫这火和伞兵给搅的,觉也没睡好。现在没事了,补觉吧。军官一发令,全体回屋睡觉。军官也许觉得美国兵再也不会来了



他那里知道,82空降师的人正在圣迈瑞.埃格利斯镇以西两公里的地方忙活那。干什么那?找人,找自己人。3营长柯拉斯中校在跳出机门的那

一刹那,看见了先导兵在地面放置的绿色T型指示光标。他不偏不依正好降落在战前为自己的指挥部选好的那块三角形庄稼地里。寸劲儿。别的

人就没那么走运喽。

柯拉斯只找到了15个自己人,他把这15人分成4组,派往各个方向进行联络。说好了45分钟后回来集合。这帮人在夜暗中凭着儿童玩具蟋蟀声音

寻找失散的同伴。一个小时后,柯拉斯聚集了180人。不到全营的四分之一。任务在身,柯拉斯再也等不及了,他就率领弟兄们进了庄。


著名的D日联络工具---玩具蟋蟀。当年售价5美分一个,英国生产。美国空降部队在英国商店买的,用于夜间联络和鉴别用的。101空降师全体

以及82空降师部分人有。只在D日凌晨用过。按下去的时候嘎的一响,松手时答的一响。联络时先嘎答一次,对方要回应嘎答嘎答两次。原装蟋

蟀当前售价600美元。(daharry收藏的复制品)

柯拉斯的兵进了庄,四周静悄悄的,人呢?原来,驻扎在镇里头的大多数德国兵特怂,飞机凌空时怕挨炸,撒丫子就跑,一直跑到镇外的一块

高地上躲着。柯拉斯小心翼翼地来到教堂前面也没见人,连德国哨兵也没发现。他派人放出警戒,把教堂周围的房子搜查一番,发现还有德国

兵正在床上呼呼大睡,于是来了个连锅端,打死了十个,抓了三十。也是小菜一碟。顺便把装死地给放出来了。

就这么一捉一放,装死地就能得两块奖章。一个是紫心勋章,奖给伤兵的,另一个是战俘章,奖给作战被俘的。(详见daharry另一篇文章

http://www.cchere.com/thread/619840)

谁都没有想到,运气十足的装死地挂在教堂尖儿上的形像日后竟成了整个空降行动里最富有戏剧性和最具象征性的标志。战后,心存感激的法

国人做了个装死地的偶像挂永久性地在教堂尖儿上,以此来纪念为了解放圣迈瑞.埃格利斯镇而牺牲的82空降师的官兵。


装死地的蜡像。(资料照片)

装死地原来不过是部队里一个赖兵,平常没人拿眼儿夹的。但他阴差阳错不由自主地在D日演了一出好戏,战后居然成了82空降师,甚至D日最

出名的士兵。在法国,知道他的人比知道师长李奇微的还多。不但如此,每一本有关D日的历史书都会毫无例外地提到装死地。他几乎每年都被

恭恭敬敬地请回来参加纪念活动,住在教堂旁边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旅馆里。在美国一文不名的装死地一到法国就是名人。每次他来的时候

,这活动自然就热闹得多。装死地回回闹个白吃白喝加风光,就这样一直到1969年5月16日他去世为止。直到今天,装死地的偶像仍然挂在教堂

尖儿上,提醒着每一位游客,这里当年曾是盟军第一个解放的法国城市。


以装死地命名的旅馆(daharry摄)。


圆圈中为上了年纪的装死地在教堂前面的留影(daharry翻拍)。



如今,教堂的巨型彩色玻璃窗上绘有空降兵的图案,非常华丽并且极具艺术感染力。数数有几个空降兵。(资料照片)


教堂里另一巨型彩色玻璃窗上也绘有降落伞的图案。下方用英法两国文字写着:1944年6月6日。他们来了。(资料照片)

装死地一没,纪念活动少了个名人,叫人遗憾。不过后来人们发现,其实还有一位士兵的故事更为动人。他的故事的起点也是在圣迈瑞.埃格利

斯镇,时间还是1944年6月6日。

这故事有点儿长。咱们得从第82空降师第505空降伞兵团3营营长柯拉斯救出了装死地开始讲起。

诺曼底故事 (2)

D日凌晨4时27分,柯拉斯在教堂前面升起了美国国旗。他占领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守住该镇



到了早晨9点,柯拉斯有了300人。德国人以两个连的兵力从镇南开始发起反攻。双方激烈交火,死伤惨重。到了11点半,柯拉斯也负了伤。镇

北头的防御由后来的三营负责。营长范得武命令D连的腾布中尉率领一个排(44人)在镇北大约两公里的地方设置路障和阻击阵地,以防御纽维尔

村方向德军的反扑。腾布中尉的兵悄悄地进入了纽维尔村南地区,并在道路两侧布置了伏击阵地。

早上9点多钟,180名德国兵从纽维尔村出来向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增援。他们没有搜索前进而是大摇大摆地行军,显然不知道第82空降师的人正

在等待着。腾布中尉成功地伏击了这股敌人。不过德国人挨了痛打之后立刻凶猛反扑。腾布中尉率领众弟兄和德军展开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

众又没有重武器,战至下午就钉不住了。德军采用两翼包抄战术,渐渐将腾布的人包围。他的手下已经有11人阵亡9人重伤。腾布决定在包围圈

合拢前向南方的圣迈瑞.埃格利斯镇撤退。但他必须作出一个痛苦的决定---把不能带走的伤员留下。他也需要有人留在包围圈内掩护撤退并照

料伤员。一个卫生兵和两个士兵自愿留下。其中一个士兵刚开始架机枪就被一颗冲锋枪子弹击毙。

这个战死的士兵是25岁的迫击炮中士班长,来自纽约州汤纳旺达镇的罗伯特.奈兰德(Robert Niland)。他的阵亡和其他士兵没有两样,似乎没

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值得人们注意。

然而,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罗伯特.奈兰德中士(资料照片)

罗伯特.奈兰德阵亡之前并不知道他的哥哥29岁的普列思顿.奈兰德少尉(Preston Niland)正带领他的一排人跟随美军第4步兵师第22团的大部队

在圣迈瑞.埃格利斯镇以东9公里的尤它滩头登陆。第4步兵师竭尽全力要与他所在的第82空降师尽快会合。不过,普列思顿.奈兰德少尉在登陆

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7日,在受命掩护尤它滩头西北部的伤员时,在战斗中阵亡,他和弟弟的命运何其相似。


普列思顿.奈兰德少尉(资料照片)

故事还在继续。

就在6月6日,几乎就在罗伯特.奈兰德阵亡的同一时刻,远在大西洋彼岸美国本土的纽约州汤纳旺达镇有个男孩子骑着自行车给罗伯特的父亲麦

克.奈兰德和母亲奥古斯塔.奈兰德递送了战争部的一封电报。罗伯特的双亲从电报中悲痛地得知,他们的大儿子,美国陆军第25轰炸机联队技

术中士,31岁的无线电员和机枪手艾德华.奈兰德(Edward Niland)于5月20日在缅甸战区的作战中被击落并失踪(通常这意味着连尸首都找不回

来的那种阵亡)。



艾德华.奈兰德(资料照片)

不久,那个骑自行车送电报的孩子把另外两份电报也送到了奈兰德家,回来后他苦苦哀求邮局的上司,再也别让他给奈家送信了.他实在受不了

了。

故事仍然在继续。

麦克和奥古斯塔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连续而巨大的打击。他们焦虑地惦记着唯一的希望,24岁的小儿子弗莱德里克.奈兰德(Frideric Niland).


弗莱德里克.奈兰德(资料照片)

弗莱德里克.奈兰德在哪里呢?

他正巧也在诺曼底。

弗莱德里克.奈兰德是美军第101空降师第501空降步兵团3营H连1排的中士。在D日凌晨,他随着第一波入侵部队也被空投到尤它滩头背后。尽管

他乘坐的C-47也被地面的防空火力击中,但是他的运气不错,得以跳伞成功,安全到达地面。

不过,弗莱德里克的麻烦在于,他和他的同伴们实际上被误投到德军的深远后方,和部队失去了联系。

第501 空降步兵团3营的预定空投区是在圣迈瑞.埃格利斯镇东南6公里处,临近1号和2号通道的黑茨维尔(Hietsville)。 实际上弗莱德里克的

降落点在卡朗坦(Carentan)西南的一个小村子--拉弗维尔(Rafoville)。那里位于黑茨维尔的正南,距离预定空降地点足足有10公里之遥。此后

,弗莱德里克和他的夥伴在法国地下组织帮助之下花了5天时间穿越诺曼底地区树篱方田,最后终于在6月11日在卡朗坦附近返回了自己的部队



看到这里,所有的河友早已明白了,这里说的就是电影<拯救大兵雷恩>的故事。弗莱德里克.奈兰德中士就是真实生活中大兵雷恩的原型人物。


弗莱德里克.奈兰德中士的标准像(资料照片)


弗莱德里克.奈兰德中士摄于1943年。美军空降兵的作战服上那几个大口袋极为难看。(资料照片)



奈兰德兄弟在诺曼底的位置图(daharry 标记)。
深蓝圆圈:圣迈瑞.埃格利斯镇。
浅绿圆圈:罗伯特.奈兰德中士阵亡地点在圣迈瑞.埃格利斯镇以北,纽维尔村的南侧。
红色圆圈:普列思顿.奈兰德少尉在尤它滩头阵亡地点(daharry根据文献推测)。
紫色圆圈:弗莱德里克.奈兰德中士所属的第501空降步兵团3营预定空投点黑茨维尔村。
黑色圆圈:弗莱德里克.奈兰德中士实际降落地点拉弗维尔村(daharry根据文献推测)。
浅蓝圆圈:弗莱德里克.奈兰德中士归建地点卡朗坦城。
深绿圆圈:比尤兹维尔村东侧的墓地(下文将详细解释)。
注:比例尺单位(英里,1英里=1.6公里)


树篱方田(hedgerow)是灌木围绕的台地。方田之间的下陷部分为道路。树篱方田给盟军登陆部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按照美国人对树篱方田的

理解和想像,它大概和齐胸高的灌木篱笆差不多。因此,战前参谋部门分析空中侦察照片时对其并没有给予重视,因而部队也没有刻意加强争

夺树篱方田的战术训练。登陆以后,盟军才发现,方田四周的树篱高大而致密,连坦克都开不过去。两块方田之间的道路狭窄,非常有利于德

军隐蔽防空而不利于美军的装甲部队展开。德军充分利用它的特点,设置了联绵不断地阻击线,有效地迟滞了盟军的攻势。这张照片上是典型

的诺曼底树篱方田一角。注意高大的灌木树篱已经被机器削去很多,使道路显得略微开阔。树篱后面的台地完全看不到。我问了一个同行的越

战老美国兵,根据他的实战经验,这种地形应该怎样部署防御?他说:很容易,角上一边架一挺机枪,谁也过不来。(daharry摄)

其实,奈兰德家族里还有一人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他是奈兰德四兄弟的堂兄汤玛斯.奈兰德。汤玛斯.奈兰德属于第101空降师第327滑翔步兵

团,他在D日凌晨乘滑翔机空降至黑茨维尔,后来在“突出部战役”时守过巴斯托尼。奈兰德四兄弟的另一个堂兄约瑟夫.奈兰德属于第20装甲

师。虽然他没有参加诺曼底战役,不过后来一直打到德国,解放了达豪集中营。他们俩到是平安无事。战后全身而退。



美国海军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令人心碎的事情。1942年,美舰“朱尼奥”在南太平洋的瓜岛海战中被日本舰队击沉。在该舰上服役的沙利文五

兄弟全部阵亡。沙家的悲剧引起了美国全国的震惊和哀悼。美军随即修改了条令,不再允许直系亲属在同一单位服役并且从前线撤回所有家庭

唯一生存者,以期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即便如此,发生了奈兰德兄弟这样的事也算是够惨的了。

弗莱德里克还不知道这一切。他在返回部队的第二天(6月12日)就参加了攻击30号高地的作战。在战斗中,他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机枪掩体。

为此,他获得了一枚铜星奖章。

稍后,弗莱德里克从82空降师的人那里得知罗伯特.奈兰德阵亡的消息。他和随军牧师桑普森去找哥哥的遗体。在圣迈瑞.埃格利斯镇附近的几

个临时墓地都没寻到。桑普森牧师仔细检查了最后一个临时墓地,只找到一个叫普列思顿.奈兰德的。他问弗莱德里克:会不会有人把名字搞错

了。弗莱德里克说:普列思顿.奈兰德也是我哥哥。桑普森牧师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马上着手准备文件,要求将弗莱德里克从前线调回

后方。


直接参与拯救弗莱德里克.奈兰德的第101空降师第501空降步兵团的佛朗西斯.桑普森牧师。注意他的勋标上方有跳伞资格章,他也是D日空降行

动的参加者。由于他的出色贡献,被授予杰出服务勋章。杰出服务勋章是美军第二高的荣誉,大概相当于共军的一等功吧。别看人家是个念经

的政工干部,也是个有把刷子的高人。(资料照片)


桑普森牧师于1944年12月19日在“突出部战役”中被俘,关在德国战俘营斯塔拉格IIA,直到1945年4月28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白俄罗斯第二

方面军的坦克冲进了该营地。(资料照片)


此照片为弗莱德里克的战友夹克.布瑞尔所摄。地点是英国南安普顿港,时间是1944年7月。照片显示部队从登陆舰下船后正在登上汽车准备返

回英国兰姆博尼的营地。弗莱德里克.奈兰德中士的女儿指证左一是他的父亲。这张照片证明弗莱德里克.奈兰德中士没有单独从诺曼底被遣返

,而是在结束诺曼底战斗之后随第501空降步兵团返回了英国。(资料照片)

弗莱德里克于1944年夏末回到美国。他被分配到纽约州布法罗市的火车站当宪兵。从精锐部队到地方宪兵,他对这种角色转换很不适应,总觉

得陆军撕毁了他们之间的合同,把他弄回来有点儿不够仗义。战后,弗莱德里克结婚生了两个女儿。他自己也在乔治顿大学完成了牙医学业,

此后一直在离布法罗不远的尼亚加拉瀑布市行医,直到1983年他去世,享年63岁。

值得庆幸的是,一年之后,在缅甸失踪的爱德华.奈兰德居然死里逃生,奇迹般地回来了。原来他跳伞后被俘,在日本人的战俘营里受尽折磨,

体重从原来的170磅减为80磅。1945年5月初,日本人在把他们转移到另一战俘营的途中遭到盟军飞机扫射,战俘们急忙四散隐蔽。飞机走后,

日本人集合俘虏,爱德华藏在庄稼地里没出来。此后,他一个人在丛林里漫游了好几天,终于发现一支英国部队路过。他高兴地跳出来。就在

这一刹那,爱德华似乎听到弟弟普列思顿.奈兰德的声音:没你这样的,卧倒!爱德华马上卧倒,几秒钟后,一串子弹从头顶上呼啸而过。

他被当成了日本兵。

爱德华再次跳出来并高喊:我是美国人。这回没有飞来的子弹。他终于得救了。爱德华返回美国后一直住在老家汤纳旺达镇,于1984年过世。


罗伯特.奈兰德中士和哥哥阵亡后并列安葬在奥马哈滩头的美军墓地。该墓地是法国领土上的一块美国领土,是法国政府专门赠送给美国的。碑

文是:
ROBERT  J  NILAND
SGT 505 PRCHT  82 ABN DIV
NEW YORK   JUNE 6 1944
(资料照片)


普列思顿.奈兰德少尉的墓地和弟弟罗伯特.奈兰德并列。由于汤姆.汉克斯电影的缘故,兄弟俩的墓碑极受关注。碑文是:
PRESTON  T  NILAND
2 LT.  22 INF  4 DIV
NEW YORK, JUNE 7 1944
(资料照片)

奈兰德四兄弟的故事到此结束。不过,读者可能还记得地图上有个深绿圆圈,到这会儿还没解释呢。那深绿圆圈说的还是第101空降师D日的故

事,有一帮人乘C-47本来也是要空投到黑茨维尔村,结果出了麻烦。由于篇幅关系,他们的故事计划放在下一章讲。


诺曼底故事 (3)

一座小小的纪念碑,它矗立在尤它滩头后面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被农田团团围绕,周围即没有房屋也没有什么热闹去处。它孤零零地守候着1944年的一个历史片段。


纪念碑所在位置是在圣迈瑞.埃格利斯镇东北3公里一个叫作比尤兹维尔(Beauzeville)的村庄,是一架C-47运输机坠毁的地点(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纪念碑建于2000年。它的形状像C-47的垂直尾翼。这架属於第九航空队第439运兵队的飞机和其它1431架从英国出发的C-47相比毫无特色可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架涂了进攻条纹(Invasion Stripes)的运输机。D日那天这架飞机上面搭载了5名机组成员,17名伞兵和许多爆破筒。然而,这架运输机还没有进入空投区就被德军的防空火炮直接?小7苫?杩毡?ǎ?嗽敝?忻挥腥魏稳死吹眉疤?。??逭笸觥5湫偷腄日故事。

他们是谁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五名阵亡的机组人员属於第439运兵机队,而阵亡的空降兵则属於101空降师的第506空降步兵团。换句话说,就是温特斯的E连所属的那个团。

记不记得电视剧<兄弟连>第二集有这么一段,温特斯在D日凌晨空降后只集合了少数部队。天亮后他们与伞兵大部队汇合后问咱们米汉连长在哪里。有人说:“不知道。"当日,温特斯被任命为E连的连长。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这架坠毁的C-47载着的正是<兄弟连>的连长汤玛斯.米汉中尉。对,这架飞机上所有17名空降兵全部都是<兄弟连>的人。


阵亡者名单。第439运兵队机组成员5人。第506空降步兵团2营E连17人,包括连长米汉中尉以及连部的8名士官和8名士兵。(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紫色圆圈:兄弟连预定空投点黑茨维尔村。深绿圆圈:比尤兹维尔村东侧C-47坠毁地点。比例尺单位:英里(1英里=1.6公里)。(daharry标记)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米汉中尉的C-47本应在黑茨维尔村空降。他的C-47是领队机,配属了领航员和接收地面先导伞兵的发出的导航无线电信标的设备。C-47机群从康坦丁半岛底部的西海岸进入,穿越康坦丁半岛上空,这段时间大约有十分钟,按照事先计划好的,C-47应在预定地点上空200至300米高度投放伞兵然后从东海岸退出。但是,他的座机还没有到达空投区就被击中,后面跟随的C-47乘员在夜暗之中看到曳光弹不断从米汉那架飞机机身进进出出,最后引燃了油箱。这架C-47就坠落在黑茨维尔村以北6公里的比尤兹维尔村。这架C-47的坠毁时间是D日零时,因此,它被认为是D日最早被击落的飞机之一。比尤兹维尔村的一位妇女被了飞机坠落的巨响所惊醒,赶紧跑出来救人,但是被熊熊大火和不断爆炸的弹药所阻挡。两天以后,飞机的残骸仍然在冒烟。

战后,在清理残骸的时候,没有发现尸骨,只发现了米汉中尉的结婚戒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纪念碑所在地并非米汉中尉的C-47坠毁地点。精确的坠毁地点是在路牌后方的树篱处。(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米汉中尉的C-47残骸。注意图中的戒指是米汉中尉的。图中的标准像是驾驶员哈罗德.开普鲁托中尉。在飞机坠毁时他被甩出,尸体完整。他后来被葬在奥马哈滩头的美军墓地。而其他人因为尸骨无存没有被埋在该墓地。(daharry翻拍)


比尤兹维尔村。中间那所房子的女主人试图营救米汉中尉的C-47飞机的幸存者。(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和在电影<兄弟连>里演的一样,米汉中尉在D日之前的确被派到E连接替馊包儿任连长。

电影里没演的是,米汉中尉在登上这架飞机之后给太太写了一封短信,在临起飞之前(6月5日22时15分)递了出去。内容是:最亲爱的安:几小时后我就要带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连队进入法国。我们要给那些杂种点颜色。很奇怪,我没害怕,但我特别特别地想搂着你。我永爱你,甜心。你的汤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E连连长米汉中尉(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米汉中尉给爱妻留下了心里话,此时他无法预料他只能在这个世界上再活两个小时。除了这17人之外,E连在D日还有另外7名官兵阵亡。因此,E连的D日阵亡总数是24人。这就是战争残酷性的真实写照。

注意,纪念碑上有三个徽记。最上面那个是第九航空队的,中间那个是101空降师的啸鹰头大家一定很熟悉,下面那个是第506空降步兵团的,印着CURRAHEE字样,比较少见。这个纪念碑虽然小而简朴,但是对于军迷,特别是喜爱<兄弟连>的军迷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许多<兄弟连>的军迷到诺曼底参观的都要特意到这里参观。以至这个小小的纪念碑现在已被称为“兄弟连纪念碑”。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兄弟连纪念碑的位置详图。图的右上角箭头所指处就是比尤兹维尔村外的兄弟连纪念碑。图的左下角(西南方向)是圣迈瑞.埃格利斯镇。该镇以北(图的左上角)就是腾布中尉阻击德军反扑的阵地,也就是罗伯特.奈兰德阵亡的地方。顺便说一下,腾布中尉在撤往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第二天被88毫米炮的弹片齐眉削掉了半个脑袋阵亡。(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涂有进攻条纹的C-47运输机

二战时期各国空军除使用机徽外也广泛使用不同的色彩和条纹装饰战机以便目测识别。美军飞机多以不同的字母和色彩涂装垂直尾翼。这些涂装的目的主要是为飞行员提供作战单位的鉴别。比如,B-17轰炸机组在规定的汇合点发现红色垂直尾翼的P-51,他们知道这是按规定为他们提供掩护的第99战斗机联队。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然而,谁都没有意识到,这种五花八门的涂装并不适于大规模地海空协同登陆作战。1943年7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战时,问题开始暴露。7月11日一大早,德军出动481架飞机轰炸盟军的滩头阵地,使美军陷入一片混乱。当德机向高级将领乘坐的旗舰扑来时,遭到盟军飞机拼命拦截。双方混战成一团,美军的岸上和舰艇上的防空火力不分敌友见机就打。到了晚上,巴顿命令李奇微向滩头实施空降增援。李奇微派了144架C-47运送2000名伞兵乘夜暗来到滩头上空。当C-47从海上进入时,由於没有明显鉴别标志,夜暗之中难以辨认。盟军军舰上的防空炮手误认为是德军的轰炸机又来攻击,便立即开火。低空低速的C-47在猛烈的防空火力中毫无招架之力。有23架被击落,37架受伤,伞兵伤亡318 人,损失极为惨重。以至此后有一段时间,盟军对使用空降部队作战丧失了信心。

诺曼底登陆规模远远大於西西里登陆,地海空协同极其复杂。由於多数士兵都没有参加过实战,盟军大本营非常担心更严重的误击事件再次发生。有鉴于此,参谋部门在制定诺曼底作战计划时专门设计了著名的进攻条纹(INVASION STRIPES)以便防止误击。 条纹为并列三白两黑,每条宽12至18英寸(30至46厘米),环绕两翼中部和机身后部。进攻条纹非常简洁,醒目,巨大,从任何角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白色条纹特别有利于在低能见度条件下的敌我鉴别。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战前为了保密,条纹涂装的工作并没有进行。在临战前的六月四日各部队突然接到命令,要求在24小时之内把参战的一万一千驾各种型号的飞机和三千五百架滑翔机全部涂上进攻条纹。时间非常仓促工具也不够,士兵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使用扫帚,墩布甚至木棍上绑布条代替刷子乱刷一气,以至很多涂装工作完成得非常潦草,连线都没涂直,气得军官们发疯。诺曼底登陆作战开始时,盟军的防空火炮和飞机受命可以自行攻击任何没有进攻条纹的飞机。事实证明,进攻条纹使地面和海面的防空部队能清楚地区别敌我。在白天,防空部队在其火力射程之外的距离上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开火。尽管缺乏经验的新兵在战斗中依然紧张和恐惧,但是他们一看到进攻条纹就会松一口气,不再乱打炮。在整个诺曼底战役期间盟军的飞机被自己人误击事件大大减少,盟军的地海空战术协同也相当顺利。可以说进攻条纹的使用是极为有效的。

由于D-DAY 之战非常有名,它有时也被称为D日条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在诺曼底登陆后,战线不断向内陆发展。德军地面防空部队和战斗机可以轻易发现盟军飞机,进攻条纹对开始显出它不利的一面。经权衡利弊, 盟国远征军下令除去机翼上的进攻条纹。这项命令于1944年8月底开始执行。其结果是减弱了地面德军攻击的效果。不过仍有少数低空飞行的飞机保留了机腹下方的进攻条纹。


俯视一架A-20攻击机。其进攻条纹极为明显。如果您再仔细看就会发现机翼上的进攻条纹涂得乱七八糟歪歪扭扭。http://www.ccthere.com/article/651009

下一章将讲讲美国运通公司的董事长在D日尤它滩头第一波登陆的故事。

诺曼底故事 (4)

本来计划这章讲讲尤它滩头的人物,考虑了好长时间,决定还是先接着说伞兵的故
事。

就在装死地挂在教堂的钟楼上装死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也降落在圣迈瑞.埃格利斯镇
(Ste. Mere Eglise)。他不是别人,正是第101空降师506空降步兵团2营E连一排排
长迪克.温特斯中尉。圣迈瑞.埃格利斯镇是第82空降师的降落区,而属于第101空降
师的兄弟连本该被投放到圣迈瑞.埃格利斯镇东南方向的黑茨维尔村以南。这个小村
子与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直线距离有6公里。上级给E连划定的攻击目标是黑茨维尔村
东方2公里的圣马赫-杜芒镇(St. Marie du Mont)。该镇的东北方向3公里处就是尤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它滩头一号和二号通道内陆一侧的出口。兄弟连所属的二营受命占领并巩固该镇及
其周围的阵地以策应从一号二号通道出来的大部队。

可温特斯怎么会被扔在这儿呢?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美军空降兵在D日凌晨搭载C-47运输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然后从西向东横穿科坦丁半
岛的底部,然后从半岛的东岸退出返回英国。C-47的每个编队都由一架领队机带领。
领队机上载有一名领航员和领航设备。领航员的任务是确认空投点。后续C-47没有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领航员,只能根据领队机的信号投放伞兵。飞机横穿半岛时的规定速度是应为每小
时140英里(220公里)。进入空投区时应下降为每小时110英里(176公里)。因此,穿
越半岛所需时间应为11分半钟。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D日空降路线示意图。从左向右横穿科坦丁半岛的是搭载伞兵的C-47,于D日零时后
进入。从右向左横穿科坦丁半岛的是拖曳滑翔机的C-47,于D日凌晨进入。(资料)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人算不如天算。在进入科坦丁半岛时,C-47 机队遇到了一条浓密的云带。它给空投
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使所有的伞兵至今都耿耿于怀。E连连长米汉中尉的领队机飞入云
带后,紧跟其后的其它C-47也跟着飞了进去。不过驾驶员们为了防止空中相撞,立
即采取规避动作向两侧散开,因此不能继续保持V字形的飞行编队。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麻烦就从这里开始。

米汉中尉的C-47飞出云层后很快就被击落。丧失了领航的E连的编队在野暗之中处于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盲飞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领航员在预定空投区只有60至秒钟对地标进行确认,前提是地面上的
先导兵设置好导航地标。前文提到,在大队机群进入前,只有四分之一的先导兵来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得及放好地标。失去了领队机和地面导航,多数C-47的驾驶员在漆黑的夜空中只能
靠经验估计空投点。

天哪,估计。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这还不算,德军的地面防空火力打击实在是太猛烈了。多数飞机都连续中弹,驾驶
员在空投区上空不但不敢减速,连高度都不敢保持。预定的空投高度是800至1000英
尺(250-300米),在这个高度上,巨大笨重而缓慢的C-47简直是天空中的活靶。驾驶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员们眼看着一串串的曳光弹朝自己飞来,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求自保,他
们纷纷违抗命令进一步降低了高度,有的不得不进行随机机动。这样一来,飞行编
队整个乱了套。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C-47机内的伞兵在空投前20分钟就起立挂好了伞钩,他们在焦急地等待。这时候眼
瞅着防空火力不断地击中自己的飞机和战友,干挨打没办法,简直就是等死。他们
一次次地催着驾驶员赶紧放行要马上跳出铁棺材一样的C-47。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您要想体验一下C-47驾驶员这会儿的心情,可以做一个试验。找一个伸手不见五指
的黑夜,开一辆没有头灯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两边不断有人往你的车上
仍大石头,车上的乘客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试试在这种情况下您能不能安全准确
地把乘客送到10公里之外的一个商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夜暗,云层,迷航,炮火,伤亡,咒骂,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绝望的驾驶员打开
了绿灯。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温特斯第一个跳了出去。

而温特斯一跳出机舱门就遇到了麻烦。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温特斯的投放高度是大约是500英尺(150米)!投放速度是每小时150英里(每小时240公
里)!在降落伞张开时,超乎寻常的巨大的减速震动把温特斯的步枪和武器甩了出去。
在他迎着从地面飞来的曳光弹下降时看到了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内的火光,也听到
了从装死地那个塔楼上传来的钟声。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温特斯算是相当走运的,他没有被击中,能够安全着陆。E连的维尔士中尉(WELSH)投
放高度仅仅有80米左右!根本不足以减速安全着地。就在他快要着地摔死的时候,
一架C-47在其侧下方坠毁,爆炸产生的气浪把他向外上方推了出去,延缓了下降,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才救了他一命。

运载二营的30架C-47有一半把伞兵投到了第82空降师的地盘。没有一架C-47把二营
的伞兵投放到预定空降场黑茨维尔村。距离黑茨维尔村最近的一队伞兵也在三公里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开外。有4架C-47甚至把人扔进了三号和四号通道附近的沼泽地,另外12架C-47把二
营的人投放到圣迈瑞.埃格利斯镇附近。温特斯中尉的那一队伞兵的着陆点是离该镇
中心最近的,离钩住装死地的教堂只有一个街区。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第101空降师506团空降示意图。每个圆点代表一架C-47。
黄色圆点代表一营的C-47。
紫色圆点代表二营的C-47。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绿色圆点代表三营的C-47。
兰色圆点代表501团三营的C-47。
地图的正中心被黄色圆点包围的是二营的D日目标,圣马赫-杜芒镇(St. Marie du
Mont)。二营的预计空降场为该镇西南方向2公里。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在地图的左上,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靠边线,形状像个十字。那里的紫色圆点密集。镇中心的那个紫色圆点就是温特斯
的那架C-47。(资料)

温特斯的着陆点是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市政厅马路对面的房子背后。他发现自己的武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器只剩下一把插在伞兵靴里的刺刀。


从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市政厅向西看,马路(N13号公路)对面的房子背后就是温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斯的降落地点(daharry摄)。

他落地后碰到的第一个人并不是电视剧里说的HALL, 而是另外一个伞兵。和大多数
伞兵一样,他们压根儿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落在了什么地方。最先确认自己位置的是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李普顿军士(LIPTON)。他降落的地点离温特斯很近,就在市政厅的后院。李普顿军
士绕到市政厅前面,沿N13公路向北走到镇边发现了一块牌子,在夜暗之中,看不清
字迹,他只好把脸贴在牌子上从左到右慢慢移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出了S-T-M-E-R-
E-E-G-L-I-S-E。李普顿向北转移,一路上他遇到了瓜尼尔和莫拉基等人最后发现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温特斯中尉。他们汇合后,沿着马路向北退出了圣迈瑞.埃格利斯镇。


李普顿的标准像(资料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市政厅(大门朝西)。法文的(HOTEL DU VILLE)是市政厅的意思,
不是指旅馆。李普顿军士就降落在市政厅的后院。D日凌晨4时27分,第82空降师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柯拉斯中校就是在这里升起了美国国旗。对于每一个法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激
动人心的时刻。(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法国人把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市政厅看成是D日零公里点,后来修了个大水泥墩子以示纪念。(daharry摄)


从市政厅向北看N13号路有个小上坡。当年温特斯和李普顿就是从这个方向退出圣迈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瑞.埃格利斯镇的。(daharry摄)


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全景空中照片(1944年)。N13号公路笔直地从镇中心穿过(照片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向是上南下北)。温特斯,李普顿和装死地降落的地点分别用箭头指示。
图下方绿色箭头指出温特斯带领E连残部退出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路线。他们先向
北,然后向东走D17号路,再上D115号公路。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他们根据伞兵指北针定向,出了镇北头以后向东拐,走到D115号公路上,然后沿着
D115公路朝着东南方向的圣马赫-杜芒镇搜索前进。一路上不断有伞兵加入,走到了
D115和423号路交界的丁字路口时,温特斯有了大约30人。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美军伞兵用指北针,只有指甲盖大小。伞兵们被告知,如果被俘,一定要把它塞到
屁股眼里藏着,以备逃跑时用。伞兵们立即给它改了名字,叫屁眼儿指北针。(资料
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D115号路与D423号路的交界点和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相对位置。
兰色箭头为圣迈瑞.埃格利斯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绿色箭头为D17号公路。
红色箭头为D115号路与423号路的交界点。
紫色箭头为圣马赫-杜芒镇。
黑色箭头为大哲民。(daharry扫描并标图)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D17号公路。温特斯从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出来后就沿着这条路上了D115公路。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凌晨3时,尖兵发现D115公路上有四辆德军马车相向而行,温特斯中尉立刻组织了一
场伏击,把德军的后勤部队打了个稀里花啦。这就是电视剧<兄弟连>第二集(DAY OF
DAYS)里演的桥下伏击那一段。所不同的是这个丁字路口并没有桥。而瓜尼尔当时在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队列后方,因此不可能违抗命令率先开枪。这支敌军随说是德军,但其编成内的士
兵却是苏联战俘。那时许多苏联战俘为了不死在集中营,只好接受条件为德国人服
务。德国人自然不会把他们送回东线作战,于是就把他们放到诺曼底这种地方。苏
籍士兵在法国有吃有喝,长时间不打仗,活得也挺自在。不过为了看住这帮人,德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军专门派了德国人担任士官和军官,以防不策。总的来讲,打仗的时候,只要军官
看不紧,苏籍士兵就会投降。D日凌晨被温特斯伏击的这支部队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他们进行了抵抗和反击,其士兵并未被全歼。也许是军官们看得紧士兵们没办法吧。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D115和423公路交汇的丁字路口的路牌。温特斯带着E连从Beuzeville 方向而来,德
军从St. Germain方向而来。(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D115和D423公路交汇的丁字路口。丁字路口的那一横是D115公路。丁字路口的那一竖
是D423号公路。温特斯带着E连沿着D115公路从左向右前进。德军运送给养的后勤部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队沿着D115号公路从右向左前进,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内发生过的
事情,也没有放出警戒。这一点要归功于法国抵抗组织。他们有效地切断了德军在
诺曼底的通讯线路,使德军对发生在身边的情况一无所知。(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D115号公路,温特斯来的方向。(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D115号公路,德军来的方向。(daharry摄)

早晨6点的时候,温特斯遇到了二营D连和营部的残部共80余人。这时他们离圣马赫
-杜芒镇还有8公里。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早晨7点的时候,温特斯只找到9名E连的士兵和两名军官。

8点左右,温特斯终于在大哲民(LE GRAND GERMIN)村跟二营的大部队汇合了。此时,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没有一个人知道米汉连长的下落, 温特斯从这一刻起就成了E连实际上的指挥官。


大哲民不过是几间房子组成的小村子,在地图上很不起眼儿,它位于圣马赫-杜芒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07597.html
以西1.5公里处。

早上8点半温特斯接到命令,清除布瑞科特庄园(BRECOURT MANOR)外的德军炮阵地。
这次战斗使温特斯的名字铭刻在西点军校的步兵战术教科书里直到今天

诺曼底故事(5)

由于米汉连长的失踪,温特斯中尉成为E连残部的最高指挥官。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D日早上8时30分,也就是温特斯中尉带著E连残部到达大车民村不久,就接到海斯特
上尉的一道简短命令:清除布瑞科特庄园外的德军炮阵地。除此之外,海斯特上尉
没有给温特斯提供任何进一步的战情。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这个德军炮阵地在布瑞科特庄园和大车民村之间的一块田地里。长300米,宽大约为250米
左右,为不规则的形状。三面是茂密的灌木树篱(典型的诺曼底地形),朝著东方的
尤它滩头这边是一排高大的树木。精明的德军在树荫之下由南向北部署了四门105毫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米榴弹炮,即隐蔽又凉快。盟军在战前虽然进行多次空中侦照,但压根也没发现这里的秘密。


德军105毫米榴弹炮模型(资料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这四门炮隐蔽得很好,从这张1944年的空中侦察照片上根本看不出来。炮位之间用
曲折的交通壕相连。照片下方的房子为布瑞科特庄园。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这张图清楚地标出了炮兵阵地的位置。在大车民(北)和布瑞科特庄园(南)之间四个
炮位呈“7”字形部署。而温特斯的出击部位就在那“7”字的拐弯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在炮阵地的对侧(西方),德军沿着曲折的树篱部署了一条南北方向的散兵线,用以保
卫炮兵阵地。散兵线的防御方向朝西,背对著尤它滩头。这种部署方式似乎非常奇怪。
但是德国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在尤它滩头和大车民之间有大约三公里宽的地段已经被他们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放水彻底淹没。聪明的德国人甚至想到盟军坦克涉水的问题,他们在放水之前挖了
许多巨型壕沟,放水之后这些壕沟根本看不见,坦克要是掉进去,再也别想出来。
通过尤它滩头泛洪区的四条通道也有重兵把守。因此,德国人觉得盟军要来攻击炮
兵阵地最可能的方向就是从西方。这就是为什么步兵阵地的部署冲西。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从一大早,这四门榴弹炮就对著尤它滩头的盟军登陆部队猛轰。他们的炮兵观察所
就设在尤它滩头,用一条电话线和炮兵阵地联络,为炮兵提供了准确的校正坐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在西方的战争学中有一条非常经典的理论,叫做“战争之雾”(FOG OF WAR),意思是
无论在战前计划和侦察如何周密,也绝不会掌握对方所有情报的细节。德军的计划
虽然周密,但没有料到的是,温特斯中尉却是从近在咫尺的大车民村发起了对炮兵
阵地的攻击。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大车民村离德军炮兵阵地的距离只有300米。第101空降师第506团二营的人在村里集
结时,并没有被德军发现。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温特斯接到作战命令后叫所有士兵轻装,只携带武器弹药出发,参加战斗的一共有
13人。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顺便提一下,在<兄弟连>片头的那个经典镜头里,E连的士兵们松散地站成一排,人
数正好也是13个人,看来导演采用这种安排是有深刻道理的。

关于敌情,温特斯在出发时仅仅知道敌人有一门炮和一挺机枪。温特斯带著人在树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篱的掩护下从北向南悄悄接近了炮阵地。他对敌情进行了仔细地侦察,确认了有四
门105毫米榴弹炮以及各炮位之间的壕堑系统。温特斯也侦察到了德军的散兵线和数挺
MG42机枪。虽然对敌军的人数不太清楚,但是显然德国人兵力对温特斯占有压倒优
势。实际上德国人至少有精锐的伞兵50人和四挺MG42式机枪(典型的战争之雾)。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把上图中心的长方框放大,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一号和二号炮位的情况。在两个炮位
之间有个红点,那是德军的一个MG42机枪阵地。这个机枪阵地正对著温特斯的方向。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显然,在夺取一号和二号炮位之前必须干掉它。

搞清当面敌情后,温特斯立刻开始部署兵力。他采用的战术是正面攻击。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温特斯把士兵分成五组。
第1组由温特斯自己,威恩,托依和洛林(辛克上校的司机)组成。
第2组由李普高和派迪组成。
第3组由普莱沙和汉德瑞克斯组成。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第4组由康普顿,瓜尼尔和莫拉基组成。
第5组由李普顿和瑞安尼组成。
他们的位置在地图中分别用兰圈1,2,3,4标明。第5组没有数字标志,他们的位置
就是第2组上方的那棵绿树。树的下方那个棕色的小长条是一个旧树干和一堆垃圾。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注意:地图中的比例尺为100码(等于91米)。


温特斯决定先拿下机枪阵地然后夺取北端的一号炮位。温特斯给每个组分配了任务。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第2和第3组各持一挺机枪,为进攻提供掩护火力。第5组(就是李普顿那个组)在绿
树的位置也提供掩护火力压制一号炮位。为了取得良好视野,李普顿不得不爬到树上。
李普顿他们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在其它组占领炮位后把TNTZha药送过去炸毁火炮。
第4组的三人沿著树篱迂回到机枪掩体的右侧并向其攻击,而温特斯自己则担任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最危险的任务,带领第1组(共四人)穿过树篱和田地从正面攻击机枪掩体。

这种部署使敌人的那挺机枪无法同时对付两个方向上的攻击。加上第2,3和5组的火
力压制,温特斯的弱小兵力在局部形成了对机枪阵地的绝对优势。事后证明温特斯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3
的计划极为恰当和周密,他的指挥才能无疑是这次战斗胜利的第一要素。

诺曼底故事(6)


攻击开始的信号是第2组的枪声。第4组的莫拉基和瓜尼尔一听到枪声,就开始投掷
手榴弹并迅速接近机枪阵地。近距离的壕堑战中,手榴弹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武器。
德军显然被打得措手不及。温特斯在其他组的掩护下也开始进攻,他们迅速穿过树
篱和田地,进入了壕堑网。德军机枪组遭到两面夹击,很快就被消灭。温特斯看到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瓜尼尔他们得手,便转向攻击一号炮位。


惊慌失措的德军士兵放弃了一号炮位,他们穿过开阔的田地向西南方向的散兵线逃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跑,成了美军的好靶子,有多人被击毙。<兄弟连>有一段演的是洛林朝著一个逃跑
的德军开了数枪也没有打中,而瓜尼尔举枪将这个德军士兵击毙。实际情况是瓜尼
尔没打中,然后由温特斯补枪命中。瓜尼尔自己发现了一个德国伤兵,就冲著他一
通抵近扫射直到把冲锋枪的弹夹打空。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此时,德军的三挺机枪从西南方向的树篱中向一号炮位不间断地狂扫。二号炮位的
德军也向温特斯这边射击和投掷手榴弹。美军充分利用了战壕系统做掩护,攻击前
进。就在一号炮位要被攻占的时候,威恩的屁股中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当一号炮位被攻占后,李普顿军士的支援组跟随前进。不过他到了炮位时才发现,
自己忘了拿TNTZha药块。温特斯当即命令他返回取TNT,又命令三人留守一号炮位,
其它五人在温特斯的带领下沿著战壕向二号炮位发起攻击。此时,他敏锐地感到敌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人可能要发起反击,就仔细地观察交通壕。果然发现两名德军士兵正在架设机枪。
就在他们要开火之际,温特斯的枪响了,第一发击中德军机枪手的屁股,第二发击
中另一个德军的肩膀。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温特斯的人交替掩护推进,用阵亡一人的代价占领了二号炮位。温特斯搜索炮阵地
时发现了一张极有价值的军用地图,上面标明了德军的在科坦丁半岛所有炮位。他
把地图收好后命令破坏炮位上的所有通讯器材和物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控制了两门炮之后,温特斯便组织对三号炮位的进攻。他命令第2和第3组的四名机
枪手(两挺机枪)向前部署,以压制田地对面的德军机枪。其它人继续利用战壕系统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发起攻击。这时A连的二等兵HALL赶来增援,他领头向三号炮位发起了冲击。虽然三
号炮位最终被攻占,然而HALL却在战斗中阵亡。

当三号炮位被占领时,海斯特上尉也赶来增援,他正好带了些燃烧手榴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燃烧手榴弹外形和烟幕弹非常相似,但它被引燃后并不爆炸,而是产生摄氏2200度
的高热。破坏火炮时拉开炮栓或从炮口塞入,燃烧手榴弹产生的高热足以将炮栓焊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死,使火炮不能发射。温特斯等不到李普顿的TNT,就命令用燃烧手榴弹把已经占领
的三门炮破坏掉。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这时D连的思比尔斯中尉带著5个人前来增援,他领头向四号炮位发起了冲击,温特
斯等则在三号炮位给予火力掩护。思比尔斯的攻击行动引发了田地对面德军机枪手
的注意,他们立即为四号炮位提供掩护火力,把跟在思比尔斯身后的两人击毙。不
过思比尔斯最终还是拿下了四号炮位。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大约在11点30分,破坏敌人炮阵地的任务已经完成,温特斯的人弹药不足。温特斯
下令撤退。所有人员顺交通壕向北退出战场,返回大车民。布瑞科特庄园之战的第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4
一回合结束。从温特斯接受任务到退出战场,整个战斗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

诺曼底故事(7)   

直到今天,这次战斗的遗址仍然被布瑞科特庄园的主人,米歇尔.杜瓦维埃先生妥善
地保护著。尽管当年的战壕和炮位在风风雨雨之中早已荡然无存,这块地的形状和
地里的树篱依然完整地保持著62年前的原貌。杜瓦维埃至今都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
他的庄园,只有在温特斯回来访问的时候和拍摄<兄弟连>的时候才开放。另外,
经过特许的导游可以带领游客站在这块田地边上,遥望当年的历史。杜瓦维埃先生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这样做有他的深刻原因,下文将给予解释。


站在田地的南端向东北方向遥望三号和四号炮位(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四号炮位近观(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从正南向北看四号炮位(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站在田地的南端向正北方向遥望一,二,三号炮位(daharry摄)。


站在田地的南端向西北遥望德军散兵线(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德军105毫米榴弹炮(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今天,如果您在布瑞科特庄园的后院参观时,可能不会留意这堆垃圾。可当您仔
细地把这堆废铁里的两个圆钢管和上图作一对比,您会惊讶地发现其实它们就是德
军105毫米榴弹炮的炮架。实际上,这对炮架来自温特斯中尉摧毁的四门火炮中的一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门。这对炮架曾在尤它滩头博物馆展出过,后来被认为价值不高而被清出展位。站
在炮架的旁边,我深深地感到离温特斯中尉是那么的近(daharry摄)。

战斗总结:温特斯战斗群4人阵亡,2人受伤。他们击毙德军15人,俘虏12人,打伤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多人,摧毁火炮4门并缴获重要地图。更重要的是这次战斗对尤它滩头登陆的成功有
直接和重要的贡献。德军炮火对登陆部队打击一直是迟滞盟军前进的重大障碍。消
灭布瑞科特庄园的这个炮台给登陆的盟军抢占二号通道以及和空降兵汇合创造了极
为有利的条件。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温特斯战斗群的装备只有步兵班级别的火力,他们没有坦克和火炮支援,甚至连火
箭筒和无后座力炮都没有。他们的进攻类似于一战时期的壕堑战。在这种情况下,
士兵平时的训练水平和指挥官的战术素养就是取胜的关键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特别要指出的是,温特斯本人是第一天参加实战,他在初战中就能仔细侦察,周密
部署,身先士卒,以少胜多,打得如此精彩。这对于任何新手来说都是极为难能可
贵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战后,辛克上校理所当然地为温特斯申报了美军的最高嘉奖,国会荣誉勋章(CONGRESIONAL
MEDAL OF HONOR)。这相当于共军的特等功。可惜当时评功配额规定每个师只发一枚
国会荣誉勋章。第101空降师的这个配额给了第502团三营营长罗伯特.科尔中校。温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特斯与国会荣誉勋章擦肩而过。他的奖励被降为杰出服务勋章(相当于共军的一等功)
并于7月2日被晋升为上尉。其它参战的12人也全部获奖,其中康普顿,瓜尼尔,托依
和洛林获得银星勋章。李普顿,瑞安尼,威恩,普莱沙,汉德瑞克斯,李普高,派迪
和莫拉基获得铜星勋章。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不过直到今天,美国国内仍然有许多人为温特斯没有得到国会荣誉勋章打抱不平,
他们正在开展游说活动,要五角大楼考虑给温特斯授予荣誉勋章。他们希望重病缠
身,连为军迷签字都不行的温特斯能在有生之年得到它。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美术家吉姆.迪埃茨在2004年创作的油画<布瑞科特庄园之战>。前排左一为莫拉基,
前排左二为威恩,他在夺取一号炮位时屁股中弹。威恩旁边探出身子来的是康普顿。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康普顿身后的两个人一个是温特斯(用手指前方者),另一个是瓜尼尔。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796445

垂暮之年的英雄。 温特斯少校在2002年返回尤它滩头时的照片。他一生淡薄名利,
谦逊,正派,人格高洁,极为受人敬重(资料照片)。

诺曼底故事 (8)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直到多年之后,温特斯才知道他们消灭的这个德军炮阵地对尤它滩头登陆有什么样
的影响。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今天的尤它滩头二号通道。道路两侧的农田就是当年被德军放水淹没的泛洪区(daharry摄
)。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D日早晨,美军第4步兵师的农胡德军士跟着他的一排人随第二波在尤它滩头登陆。
他们每次向二号通道运动时都会遭到德军炮火的猛烈打击。他的排长非常清楚,一
定有个敌军的前方炮兵观察员在报告他们的位置。但是无论他们怎样搜索,就是发
现不了这家伙。农胡德军士心里想得赶紧离开这块鬼地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就在这时,一排炮打过来,排长当即负伤。农胡德军士赶紧叫卫生员给排长包扎,
同时命令全排向前运动。刚跑了几十米,又是一排炮弹,炸死5人。紧接着又是一排
炮弹,这次落点离农胡德军士非常近。他觉得自己离死不远了。谁知,此后炮弹却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渐渐稀疏,最终停了下来。农胡德军士趁机带领残部冲入内陆。当天晚些时候,上
级军官告诉他,是一帮伞兵把拿下了冲他们开炮的那个炮阵地。农胡德军士多年之
后给温特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要不是你,我也许根本没有机会告诉你我的感激
之意。他赞扬E连出色地完成了其使命并且救了许许多多人的命。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埃里奥特.里查德森是一个救护分队的指挥官,他们随第四波部队在尤它滩头登陆后,
一直在德军的炮火之中抢救伤员。他多年来总想知道为什么D日上午德军的炮火打击
会突然停止。战后,他在尼克松内阁里任司法部长时听到了炮阵地的故事。他专门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写了一封信给温特斯。信中说:如果E连没有消灭那个德军炮阵地,我那天肯定得完
蛋。

温特斯破坏了四门德军榴弹炮之后,弹药已经不足,没有力量继续进攻,于是他部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署撤出战斗。他先让机枪组撤离,然后是步枪手,温特斯自己最后一个离开炮阵地。
但战斗并没有结束。温特斯命令部下继续向德军阵地进行骚扰性射击,对德军保持
一定的压力。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瓜尼尔操纵一门没有底盘的60毫米迫击炮,他冲着敌军方向乱打一气,把几十发炮
弹全部打光,不过炮筒后座到地里,还是靠一个法国农民帮助才挖出来。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瓜尼尔的迫击炮弹在布瑞科特庄园的石头墙上炸出的弹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daharry摄)。

温特斯在大车民村遇到了E连的威尔世中尉和柔士中尉,他们带来三十多人。温特斯
将这些士兵编成两个排,命令他们原地待命。午后,尼克森中尉和四辆坦克抵达,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这使温特斯获得了压倒性的力量。温特斯率领E连再次冲击布瑞科特庄园外的德军阵
地。他爬上领头的坦克,给机枪手指示目标。坦克上的12.7毫米机枪和7.62毫米机
枪以优势火力轻而易举地荡平了庄园北边的德军散兵线,然后转向开始攻击布瑞科
特庄园。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布瑞科特庄园的正门。注意门左侧的那个小方窗口。那是上校家餐厅的一角。发起
攻击后,莫拉基把枪从窗口伸进去没瞄准就搂了火。子弹从上校夫人的头顶上飞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所幸没伤着人(daharry摄)。

驻守布瑞科特庄园的德军自知抵挡不住坦克带领的步兵进攻,明智地决定放弃庄园。
他们在庄园里扔下了几十具尸体,向南撤退。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下午四时左右,E连占领了布瑞科特庄园。

这座庄园的主人是迪瓦拉维埃(de Vallavieille)上校,那年他已经60岁了。迪瓦拉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维埃上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共有四个儿子。1940年德军发动“闪击战”时,
他的长子和次子都在前线服役。他曾经打电话给他的朋友,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戴
高乐将军,询问他的儿子们有多大的机会能够生存下来。戴高乐告诉他:几乎不可
能。果真,不久之后,噩耗传来。他的两个儿子全部战死。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在圣马赫杜芒镇的中心广场上有个小小的战争纪念碑(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纪念碑的底座上刻着迪瓦拉维埃上校两个儿子的名字(daharry摄)。

经过四年漫长的占领,自己的家园今天终于解放了。迪瓦拉维埃上校怀着激动的心情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带着夫人和另外两个儿子,米歇尔和路易斯从庄园的正门出来迎接美军。米歇尔的
身后还跟着两个德军士兵出来投降。不知道什么原因,米歇尔把双手放在脑后。可
能法国人认为这样做是表明没有敌意,而在美国人看来他像是个与德军合作的家伙。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布瑞科特庄园的主建筑和正门(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有个人冲着他们仨开了枪。

这个人就是D连的思比尔斯中尉。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68

思比尔斯中尉(资料照片)。

诺曼底故事 (9) [ daharry ] 于:2006-10-28 11:38:05
两个前来投降的德国兵被当场射杀,米歇尔背部中枪受了重伤。这件事温特斯一清
二楚。这次思比尔斯枪杀战俘事件是确凿无疑的。但是电视剧“兄弟连”里枪杀战
俘的那一段纯粹是编的故事,或者说与思比尔斯中尉根本无关。

据说思比尔斯中尉在诺曼底战役期间还有另外两次枪杀战俘,传的也是有鼻子有眼,
尽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有人描述过,但只有当事人的口头叙述,是无法加以核实
的孤证。思比尔斯中尉枪杀战俘的故事就渐渐演变成一种传说。“兄弟连”里把思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比尔斯中尉描写成一个人人敬畏而带有神迷色彩的传奇人物,我觉得是非常恰如其
分的。

米歇尔中枪后被立即用伞兵的急救包包扎,一辆大车把他拉到了尤它滩头,然后转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送英国治疗。米歇尔成为D日第一个从尤它滩头送往英国的法国平民。


伞兵用的急救包,一般是顶在钢盔的上面或者挂在武装带上。D日的照片里常见。(daharry个人收藏的复制品)。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您要是看电影<漫长的一天>,会发现张文的钢盔上就顶着这么个玩艺儿(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急救包是橡胶布做的,外面有两条布带,它本身就是包扎敷料的最外层。急救包里
面有一个纸盒,盒子内装一条止血带,一支吗啡针,一小块纱布和一张使用说明(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料照片)。

思比尔斯的这一枪也使米歇尔和D日结下了不结之缘。米歇尔伤愈后返回了布瑞科特
庄园。他后来曾长期担任圣马赫杜芒镇的镇长,还发起并主持建造了著名的尤它滩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头博物馆。米歇尔为博物馆倾注了大量心血,以至很少有时间处理镇上的事务。他
任命了弟弟路易斯为助理,代理政务。

在米歇尔的主持之下,圣马赫杜芒镇妥善地保存了所有和当年登陆战有关的遗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这张D+1日照片是圣马赫杜芒镇的姑娘们和第506团士兵的合照(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今天,圣马赫杜芒镇中心仍然完好地保持了60年前的建筑风貌。注意:这张照片的
背景和上面那张一模一样(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2004年,在D日60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思比尔斯回到了布瑞科特庄园。米歇尔早已
原谅了思比尔斯,他走上前去主动和思比尔斯握手。思比尔斯没有理,转身走开了。
不过米歇尔从思比尔斯的眼神里看得出来,他毕竟认出了自己。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思比尔斯在D日60周年纪念活动时返回尤它滩头(资料照片)。

迪瓦拉维埃上校家族和E连的缘分还不止于此。就在温特斯攻击炮阵地的时候,他一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点也不知道,实际上离他最近的并非散兵线战壕里的德军,而是米歇尔的太太和他
们的三个孩子。她们当时就在炮阵地和散兵线之间的田地中央。那里有一个地陷形
成的大坑,她们一大早起就躲在里面,以为那是个安全的地方。后来听到外面枪声
大作,双方的子弹地在头顶上嗖嗖乱飞,把她们吓得不轻。所幸坑比较深,人倒是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没事儿。

在这个坑里,她们呆了两天两夜。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这个坑后来给填了。填坑的时候,米歇尔把战场上捡来的武器弹药和装备全部扔了
进去。这个坑在今天的军迷们看来简直就是座金矿,要是挖开了,把里面的东西弄
出来,样样都是原装的,特别馋人,说不定被温特斯中尉炸毁的炮还在里面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在占领布瑞科特庄园之后,温特斯率E连继续向南推进。日落时,他们进驻了圣马赫
杜芒镇正南大约1千米的库罗维尔村。这个村子太小了,在1:150000的地图上根本
没标出来。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晚十时,温特斯自行决定独自外出巡逻。不久,他发现了一个德军巡逻小队迎面而
来。温特斯悄悄地钻进路边的树篱之中隐蔽。德军经过时,温特斯闻到了一股浓重
的德国烟草气味。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回顾温特斯中尉在D日的行程,他从登机开始,经历了惊心动魄空运,空降和地面集
结,然后直接指挥和参与了三场激烈的地面战斗,最后是夜间巡逻。他整整48小时
没能睡觉。在体力极度消耗的情况下,温特斯能够在24小时内连续高强度作战,显
露出他真正的英雄本色。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温特斯D日战斗路线图
红色箭头:凌晨1时左右空降在圣麦尔.埃格利斯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兰色箭头:在D423和D115号公路的丁字路口设伏击溃德军运输车队。
绿色箭头:大车民村。温特斯率E连残部在此集结后向村南的炮阵地发起进攻。午后
再次发起攻击并占领了布瑞科特庄园。
灰色箭头:夜宿库罗维尔村并单独执行夜间巡逻。http://www.ccthere.com/article/880076
紫色箭头:圣马赫杜芒镇
粉色箭头:尤它滩头。
黑色箭头:卡朗坦城。为E连在D日以后的攻击目标(daharry扫描并标图)。

D日凌晨,6时30分。

此时,第82空降师的3营营长柯拉斯正在圣麦尔-埃格利斯镇肃清残敌并积极部署防
御。米汉中尉的那架C-47运输机仍在比尤兹维尔村边熊熊燃烧。而第101空降师的温
特斯中尉在伏击了德军运输队之后,正在带领E连残部沿D115号公路匆匆向位于2号
通道出口处的圣玛赫-杜-芒镇进发,争取尽快与大部队汇合?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此刻正是H时。在犹他滩头2号通道的西侧,美军的第一波登陆部队,属于第4步兵师
第8团的2营在晨曦之中按预定时间驶抵犹他滩头。当第一艘哈根斯登陆艇的前门放
下时,有一个戴着毛线帽子,手里拄着拐杖的家伙率先冲出来,登上了尤它滩头。
跟在他身后那些头戴钢盔的士兵都知道,前面这个带着他们来到这里的人有一个似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乎和当前战斗不太相称的军衔---准将。

他,就是小西奥多.罗斯福。美国前总统(1901-1909)西奥多.罗斯福的大儿子。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这是小罗斯福第二次带领一个营的美国兵首先到达法国。上一次是在26年前。1917年
的那个多事的夏季,他在美军第一步兵师(Big Red One,即大红1师)的一营担任营
长,是首批被派遣到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人。当时,他的军衔还只是
陆军预备役少校。小罗斯福在法国很快就展露出他的才华,师长派克准将称赞他是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手下最出色的营长。他不但在战斗中非常勇敢,也特别关心下属。人人都知道,他
曾经自己掏钱给全营买过作战靴。后来他被晋升为中校,接着又被提拔为大红一师
第26团团长。他参加过几次重大战役。1918年夏季,他在 Soissons附近的Ploisy中
了毒气并负伤。小罗斯福由于其出色表现被授予杰出服务十字勋章,该勋章是仅次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于国会荣誉勋章的美军立功标志,和共军的一等功差不多。

1940年时,小罗斯福的军衔是上校,仍然担任大红一师第26团团长。从这个职务看,
他在两次大战之间将近四分之一世纪里好像没有什么长进。如果您真的这么想,那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可就大错特错了。小罗斯福这个人根本就不是职业军人。在和平时期,他是一位企
业家,政治家和探险家。你很难想象,从D日第一波第一船跳下来的第一人竟会是美
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的董事长,并且担任过国家的最高领导。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小罗斯福190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他毕业后立即进入商界,先后在钢铁和地毯业干过事,也当过一家投资银行分支机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构的经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他以极快的速度赚了大笔钱,成了一个富翁。靠
着这笔财富和他老爸的影响力,小罗斯福开始在政界发展。

1919年,他被选为纽约州议员。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1921年,他被哈丁总统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1924年,他赢得共和党提名参加了纽约州长的竞选。他在这次选举中失败了,原因
是他的堂兄福兰克林.罗斯福夫妇二人从中作梗。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1929年,小罗斯福被胡佛总统任命为波多黎各总督(Governor)。


由于他的出色工作,胡佛总统在1932年又任命他担任菲律宾总督(Governor General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of the Philippines)。在西方政治体制中,总督是宗主国派驻殖民地的最高代表,
是正宗的国家领导人。

可惜好景不长,一直跟他过不去的堂兄在1932年底的大选中获胜成了美国总统,小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罗斯福觉得再干下去好像也没什么意思,就于1933年辞职。

1935年,他回到美国,还没来得及把行李安顿好,好多公司和组织就找上门儿来,
给他各种各样的offers。他先后出任过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的董事长和双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日多兰出版公司的副总裁,顺便也担任了一大堆各种全国性民间组织的头头,着实
是位大忙人。

像小罗斯福这样一个企业家,富翁兼社会名流怎么会成为一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军官呢?

这事儿说起来和他爹老罗斯福有很大关系。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老罗斯福自己是军人出身,在美国历史上战功卓著。1898年的时候,他以上校军衔
率领Rough Rider团参加了美西战争。在古巴的圣胡安山战斗的关键时刻由于在第一
线冲锋而出名,成了美国英雄并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三年后他就成了美国总统,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这是美国历史上军人成为总统的最快纪录。小罗斯福一心希望能够追随父亲的足迹,
在军旅生涯中奠定未来从政的基础。

1915年,美国商船“鲁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后,小罗斯福意识到美国参加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欧战恐怕是早晚的事。为了能去打仗,他自己组织了一个民间军事训练营,先后收
了两千多企业家和专业人士搞起了军训,其中竟有些了得人物,比如说美国驻法国
大使,纽约市长和警察总监以及一位参议员。小罗斯福把在美西战争期间曾经当过
老爸上司的伍德将军找来负责训练。这个训练营极富美国特色----自费。小罗斯福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在伍德大叔那儿呆了一年,得了些真传,学了不少打仗的东西,还成了预备役少校。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瞧,人家小罗正在自费军营里教人家玩拼刺呐。

照现在的人看,发财发的好好的,偏偏要去受军队里那份儿罪,能干出这种事儿的
主不是超级军迷就是缺心眼儿。实际上,人家小罗斯福自己心存大志,决心要干出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个人样儿来,他的目标早已瞄准了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

燕雀岂知鸿鹕之志?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1917年4月6日,美国刚刚对德国宣战,老罗斯福为了让儿子们有机会在战争中受到
锻炼,便跑到潘兴将军那里走后门,要求让三个儿子以列兵的身份头一批跟他去欧
陆参战。潘兴在美西战争中曾经是老罗斯福的部下,当年还仅仅是个中尉。老首长
要的这个面子不能不给,他一咬牙,就同意了。小罗斯福自己还通过太太的关系走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了纽约港务局长的后门,坐上了6月20日前往欧洲的第一条运兵船。到了法国后,他
先是训练新兵。到了1918年夏季,美国军队和协约国真刀真枪地干起来的时候,小
罗斯福被潘兴特别照顾,发配到了个送死的位置----前线。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小罗斯福在一战时的画像。当年的他英姿焕发。

打仗得死人。关于这点,不管是老罗斯福还是小罗斯福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然而,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两个人都深信,从军打仗才是积累未来政治资本的办法。1918年5月27日,德军发起
了“阿思尼”战役,矛头直指巴黎。在索姆河附近的堪提尼,小罗斯福的眼睛和肺
都被毒气给熏着了,但他始终坚持在一线,楞没退下来。有一天半夜三点他还闯进
师部马歇尔中校的帐篷,给他找了不少麻烦。小罗斯福所在的美国部队在这次战役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中打的相当出色,他们不但顶住了德军的攻势,而且还发起了反攻,为巴黎解除了
威胁。

1918年7月14日,小罗斯福的弟弟昆廷.罗斯福在空战中被赫尔曼.格林部队的飞机击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落而阵亡。五天之后,小罗斯福大腿上中了机枪子弹负重伤,不得不临时离开前线。
伤愈后他在部队里一直待到战争结束。残酷的战争让他落下一身病,但这些困难并
没有断了小罗斯福在军界继续发展的念想。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在两次大战期间的和平岁月里,小罗斯福忙于经商从政著书探险,他甚至计划翻越
喜马拉雅山脉到中国的云南去捕获一只人们从未见过的活熊猫。尽管他如此繁忙,
小罗斯福仍然保持着预备役资格。他不但每年都坚持参加夏季军训,而且先后完成
了步兵军官初级和高级课程以及参谋指挥学院的学习。在小罗斯福通往白宫的机会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被堂兄夺走之后,他也期望在军队中找回当年属于他和他父亲的光荣。

1940年,小罗斯福参加了为商界人士特设军事课程,完成学业后,他被晋升为上校。
这样,在美国全面卷入二战之前,小罗斯福已经具有中级军官的资格,准备好了一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切去迎接下次战争的考验。


1941年4月,小罗斯福如愿以偿,再次被任命为大红一师第26团团长,成了现役军官。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同年年底,他又被晋升为准将,担任大红一师的副师长。


大红一师的臂章。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7038

小罗斯福跟着师长爱伦少将参加了北非战役和西西里战役,立下不少战功。他人缘
特好,下级都非常喜欢他。谁都知道他有个毛病--不蹲指挥所,专爱往第一线跑。


小罗斯福在西西里战役中的一张精彩照片。注意他在威利吉普车的风档漆上了Rough
Rider,以显示儿子有父亲当年之勇(资料照片)。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不过,小罗斯福在军中也有他自己的克星,那就是乔治.巴顿中将。左一为小罗斯福,
中为爱伦少将,右为巴顿中将(资料照片)。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巴顿一向看不上爱伦不穿制服,不正规那种作风,特别是他对部下疏于约束,以致
大红一师的军纪有点松驰。小罗斯福因为跟爱伦关系很好,巴顿稍带着对他产生了
同样的恶感,认为他虽然勇敢,但不算个兵(Brave, but no soldier)。在西西里战
役中,巴顿找借口让布莱德利解除了爱伦的职务。按照惯例,正头一撤,副手也得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跟着滚蛋。小罗斯福也随即被解除了兵权,以致在后来的意大利战役中,他只能担
任艾克的法军联络官,留在后方总部。

小罗斯福在总部也不老实,找机会又奔了前线,而且还是老样子,玩悬的。这次是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去萨丁尼亚岛,对手是一个被孤立的意大利伞兵师。小罗斯福去的时候就带了奥博
灵斯基中校。俩人全没带枪,空着手,要去劝降。一上岛,意大利那头就派了6个伞
兵跟着,准备瞅机会把这俩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就地给做了。小罗斯福遍访军营,
跟当兵的聊天,他挺喜欢这帮伞兵,跟他们聊的来。一会儿问问家常,一会说说你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那奖章哪得的。等搭上话了,就说:你们都是好兵,好兵得用到好处,你们不得把
德国人从自己家里赶出去吗?小罗斯福以他的风度和人格很快赢得了全体意大利兵
的的尊重和欢迎,最后他们终于答应和盟军合作。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小罗斯福在总部工作,消息灵通。他知道,不久以后,盟军将在法国登陆,他要是
老跟总部呆着就会错过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为了重新回到战斗部队,小
罗斯福又祭起了他那个老办法---走后门。这次他写信给太太,叫她去华盛顿找一个
叫马歇尔的老战友说情。太太有点担心会被人说成是钻营,小罗斯福说没关系,那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仅仅是为了得到最危险的职务。

1944年2月底,小罗斯福接到命令去伦敦报到,领受新任务。不巧一下飞机就得了肺
炎,发烧41度。他怕因此丢了官,坚决拒绝住医院治疗。直到上头答应他肯定不会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耽误事之后,他才进了医院。三个星期后,他一出院就被任命为第4步兵师副师长,
协助师长雷蒙.巴尔通(Raymond Barton)少将准备诺曼底战役。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第4步兵师师长雷蒙.巴尔通少将(资料照片)。


第4步兵师的标志---常春藤,该师也被称为常春藤师。这个师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个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数字化师,在2003年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时曾去土耳其准备在那里登陆,临行时没
办好入境签证,到了地方土耳其人死活不让上岸,闹得数字化师压根儿没派上用场,
着实窝囊了一回。好在他们后来从提克里克的地洞里挖出个萨达姆,总算捞回些面
子。有点儿跑题,看1001n的文章太多,学坏了。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还是回来说诺曼底。

眼瞅着第4师的登陆部队就要出发了,小罗斯福又犯了病,就是他那个老毛病---非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上第一线不可。他几次口头提出要亲自带兵在第一波登陆。这些请求均被巴尔通少
将严词拒绝。瞧您那军衔,还不到干这种事的级别。他知道,56岁的小罗斯福患有
严重的股骨头关节炎,是一位拄着拐杖的将军,小罗斯福的身板儿根本不适于冲锋
陷阵。巴尔通少将更不愿意看到美国的一位大阿哥毫无必要地倒在犹他滩头,给敌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人一个宣传资料。

不死心的小罗斯福又写了一份正式申请,他强调:第一波冲击部队的力度和技能可
以决定这次行动的最终结果....一定要有强有力的指挥官指挥部队...我认为,必须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使后续部队一上陆就得到他们所面临局势的准确情报.....我相信,和攻击连队在一
起可以保证成功。我和官兵们非常熟悉,我在场可以稳定军心。

后来的战斗证明小罗斯福这些判断是对的,他在登陆现场的指挥对战斗的胜利起到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巴尔通少将完全明白,他的部队全是新兵,诺曼底登陆将会是第4师在二战中的首次
出战。他们面临着极为艰巨的任务:第4师不但要及时攻占犹他滩头的德军筑垒地域,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攻过有重兵据守的穿越泛洪区的那4条通道,以接应在敌后孤军
作战的伞兵。他们必须在D日结束前推进到圣麦尔-埃格利斯至圣玛赫-杜-芒以南一
线并在那里建立巩固的防线。在这里,他们要坚决顶住德军装甲部队从南方的卡朗
坦发起的反扑,以确保东部方向奥马哈滩头的侧翼安全并向北威胁色堡的德军。上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头对没有实战经验的第4师在犹他滩头是否能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心存疑虑。

因此,第4师第一波登陆部队的指挥官将肩负特别重大的责任,犹他滩头的成败很可
能就在他一念之间。巴尔通师长的确需要一个有掌握全局能力的指挥官在现场。这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个人必须能够对错综复杂的局势给予综合判断并作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决定。眼下,
第8团的团长范佛里特上校似乎还嫩点儿。在这关键时刻,经历过战争考验的小罗斯
福无疑是最佳人选。为了战争的胜利,巴尔通少将最后非常勉强地批准了小罗斯福
的请求。这样一来,小罗斯福就成了整个诺曼底战役第一波登陆部队中唯一的一位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将官,实际上他是D日第一波里年纪最大的一个,并且也是D日中唯一的父子俩双双
都在诺曼底登陆的美国军人。

巴尔通少将在码头送别小罗斯福以后说:我认为这家伙根本就不会活着回来。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他不幸言中。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在向诺曼底航渡的过程中,小罗斯福抽空给太太写了封信。他写到:“我们正在进
行这次战争中的一次大冒险。我们要在昼间攻击历史上最强大的并由精锐部队据守
的海岸壁垒。我将在H时跟第一波一起发起进攻。我这么做是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作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出最大的贡献。当部队看见我拄着拐杖和他们并肩前进时,他们就不会慌张。”

“我相信,昆亭(小罗斯福的儿子,以他战死的兄弟命名。daharry注)也参加登陆。
可能在H时+60(分钟)登陆。坦率地说,那不是什么好事,很可能比我们这边更糟。”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daharry注:昆亭在奥马哈滩头登陆)。

“我们的一生非常辉煌,而我对未来希望更多。要是我回不来的话,至少可以说我
们在一起的日子中,我们所经历的远远超过十个普通人的一生。我们体验了愉快和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懊恼,胜利和灾难。我们一直都幸福。我祈祷我们能再次相聚。”

小罗斯福率领的犹他滩头第一波在夜暗中到达了距离犹他滩头11公里的中继点。各波
次的部队按顺序换乘登陆艇,编成攻击队形,然后向滩头进发。经过三个小时的颠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簸,第一波的编队终于抵达了犹他滩头。


犹他滩头全图。犹他滩头从西北到东南全长约14.5公里。图中红色数字标明了通过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泛洪区的4条通道。数字3旁边的双箭头表示盟军预定的第一波登陆区。
红色箭头表示卡朗坦城。
蓝色箭头表示圣麦尔-埃格利斯镇。
黑色箭头表示圣玛赫-杜芒镇。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色堡(Cherbourg)在圣麦尔-埃格利斯镇以北35公里,不在这张地图里(daharry标图
)。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第一波的预定登陆点在犹他滩头的3号和4号通道(Exit 3 and 4)。他们的登陆区分
成T绿(TARE GREEN)和U红(UNCLE RED)两个地段。在图中,这两个地段分别用绿色虚
线框标明,靠南的是U红,靠北的是T绿。图中左侧的波纹线代表泛洪区。穿越泛洪
区的通道用大绿圆圈和数字标明。 U红和T绿第一波各有10艘哈根斯人员登陆艇,它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们沿海岸线平行推进。小罗斯福准将在U红地段,他所在的那艘登陆艇是8团2营E连
的5条船之一,在图中标记数字是5,用红色箭头指出(资料地图,daharry标图)。

第一波的登陆后的任务是压制和摧毁德军在滩头的第一线防御。当后续波次上陆后,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8999
在坦克火炮和舰炮的近距离支援下,登陆部队必须尽快控制3号和4号通道的入口,
好让装甲部队和车辆迅速冲过这两个通道,进入内陆。

诺曼底故事(12) [ daharry ] 于:2007-03-12 16:50:03
小罗斯福他们抵达犹他滩头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地形?那里的守备工事又是怎样
的呢?


先看看潮汐。这是接近高潮时的犹他滩头(2号通道)。高潮线清晰可见。在高潮的顶
点,海滩大约仅?0米宽(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这是接近高潮时的犹他滩头(3号通道附近)。此时,海滩的宽度大约有30至50米。在
高潮的顶点,海滩大约仅有20米宽。德军一直相信,盟军将在高潮时分登陆。实际
上,盟军却选择了在低潮时登陆,低潮时的海滩大约有300至400米宽,前几波的人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员必须涉水上岸。此时水中的反登陆障碍物全部暴露,第一波的工兵计划在涨满潮
之前清理出四条50米宽的通道,使后续波次能够靠岸(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从3号通道的海滩遥望犹他滩头的南部和奥马哈滩头。此时是上午11时左右,接近高
潮点。沙滩属于压实型的,布满了贝壳,这种地质有利于车辆的运动。紧挨着海
滩是一道绵延整个滩头的沙堤(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沙堤高3至6米,沙堤的底部宽15 至40米,是犹他滩头唯一的天然屏障。这张图显示
的是3号通道附近的沙堤,犹他滩头有部分地段筑有水泥墙(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从沙堤的背后朝大海方向看沙堤(daharry摄)。犹他滩头的沙堤低矮而平坦,缺乏明
显的地貌特征,登陆部队在接近滩头时,只能观察到平直的沙堤。如果单凭肉眼观
察,在海上非常容易迷失方向(daharry摄)。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沙堤后面是平坦的农田。德军在改造战场的时,放水把这些地方彻底淹没,形成了
宽1.5至3公里的泛洪区。德军留下4条穿越泛洪区的通道并在每一条通道的两头都派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了重兵把守(daharry摄)。


今天的泛洪区。柏油公路就是当年的2号通道,远方就是犹他滩头,公路两侧就是当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年的泛洪区(daharry摄)。

沿着3号和4号通道附近的沙堤,德军修建了4个以钢筋水泥掩蔽部为核心的筑垒地域,
它们从南向北分别命名为WN105, WN106, WN100和WN101。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其中扼守3号通道的WN106是火力最强大的筑垒地域。它有:
3门37毫米炮,
1门47毫米炮,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两门50毫米炮
一门75毫米炮的。
此外,它还配属了两门50毫米迫击炮和4个机枪阵地。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而德军的远程大口径火炮都部署在泛洪区西侧的内陆,可以控制整个科坦丁半岛南
部的海滩。计有:
105 mm榴弹炮16门(其中4门在D日上午被温特斯摧毁),
122 mm苏制炮3门,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155 mm 炮6门,
210 mm 海岸炮4门。

在二号通道的入口,德军建筑了WN103 和WN104两个据点。WN103离海岸线1000米,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扼守着二号通道的入口,它火力配备很弱,连炮都没有。WN104就安在滩头,配备一
门88毫米炮和两门75毫米炮。另外还有一门50毫米迫击炮,火力凶猛。

总的来讲,德军认为犹他滩头和布列塔尼半岛非常不适于盟军登陆,特别是不适于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装甲部队的展开和突破。因此,在大西洋壁垒最南头的这个地段并非隆美尔的防御
重点。在犹他滩头背后配备的远程火炮数量较少,滩头的守备部队有的也非精锐。
在D日到来的时候,犹他滩头有部分防御工程尚未完工。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德军
依托现有的力量和战场设置,还是有相当的信心对盟军登陆形成重大威胁。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这就是三号通道WN106的那门75毫米炮所在的掩蔽部。和人们想象的截然不同,它的
正面没有射击孔,完全被厚厚的钢筋水泥封死。读者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三发舰炮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炮弹直接命中掩蔽部前壁的痕迹。这三发炮弹仅造成表面损伤。这座掩蔽部在D日承
受了盟军舰炮的猛烈打击,但始终未能被摧毁(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在D日,这座掩蔽部朝南的侧面也挨了不少盟军的炮弹。这是盟军的炮弹在钢筋水泥
墙上炸出的浅坑。注意坑的中央有一块炮弹片嵌入(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掩蔽部朝北的一侧是个巨大的火炮射击孔。射击孔由一道厚实的钢筋水泥墙所保护
(图中左侧的建筑结构),盟军无法从海上观察到这个射击孔,也无法用舰炮直接命
中它。注意右上有个小窗口是个机枪射击孔(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从火炮射击孔朝外看。可以看到,炮管指向犹他海滩的长轴,朝向北方。这张照片
清楚地显示出,这门75毫米炮的侧射火力范围覆盖了整个3号通道以北的海滩,可以
对登陆人员和车船进行直接打击(daharry摄)。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从掩蔽部的机枪射击孔朝外看,机枪和火炮的射击方向一致(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建立在3号通道附近沙堤上的单兵固定火力点“托布鲁克坑”(Tobruk Pit)。其基座
为钢筋水泥结构,坑的上方开口架设机枪,其防御方向直指海面。坑内有短通道用
于防炮击和储存弹药。这种步兵防御工事结构坚固,可以抵抗小口径火炮的打击。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有的“托布鲁克坑”的上方加装一个老式法国坦克炮塔(daharry摄)。


“托布鲁克坑”的模型。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

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第一波中的E连和F连首先到达岸边。跳出登陆艇的小罗斯福
在齐腰深的冰凉的海水中奋力前行。这时,德军的远程火炮开始零星的阻拦射击,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也有来自德军一线工事的机枪射击,但总的来说,滩头的抵抗不强。小罗斯福在水
中大约走了100米才到了海滩,在海滩上,他又前进了300米才艰难地到达岸边。后
来小罗斯福形容自己是:老大爷累得直喘。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这幅油画描绘了小罗斯福上岸时的情景。

到达岸边的小罗斯福第一件事就是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小罗斯福事先仔细研究过沙盘和空照图片,他知道2营的登陆地段应该正对三号通道。
在三号通道的入口的南侧有一座建筑,美军把这个地标称为“泥堡”(Mud Fort)。
泥堡后面400米还有另外一个地标--风磨坊。可是,小罗斯福在核对地形时无法发现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这两个最明显的地标。它们是否已经在登陆前的火力准备时被摧毁了,还是U红和T绿
部队的上陆地段可能有误。

小罗斯福发现了情况不对,亲自翻越沙堤,在敌人的火力威胁下在南北两个方向徒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步勘察了战场。在硝烟弥漫的滩头,他好不容易才发现了那个风磨坊,它的位置在
登陆点以北,经核对地图,他确认:第一波部队居然偏离了原定登陆点约1800米,
自己现在处于正对二号通道的位置。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绿色箭头指出犹他滩头第一波次的实际登陆点。第一波由6个编队组成,将在30分钟
内登陆完毕。小罗斯福是第1编队中二营E连的 那5艘登陆艇中的一艘,图中用数字
5标明。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犹他滩头登陆第一波示意图。三个通道分别用红色数字标明。
在三号通道的入口的南的“泥堡”(Mud Fort)在图中用蓝色箭头标示。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风磨坊用红色箭头标示。
小罗斯福的登陆点正对二号通道,用紫色箭头标示。
绿色箭头指出二号通道通向圣玛赫-杜-芒镇。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1082
登陆部队遇到了大麻烦

诺曼底故事 (13) [ daharry ] 于:2007-03-15 19:03:45
登陆部队出发前,整个第4师的登陆顺序早已按照严格的时间表排好,每一个单位的
登陆后的攻击目标和任务事先都已经细致地进行了分工,各作战单位之间的配合也
早已明确。在错误的地点登陆意味着全师所有的作战计划全部乱套。

美国海军准将阿诺德回忆当时的情况。他刚刚在一个弹坑里架设了他的指挥所,这时一发
88毫米炮弹呼啸飞来,有个陆军准将的金星跳进了弹坑,那正是小罗斯福。他看了阿诺德
一眼开始自我介绍:我是泰德.罗斯福。我知道你是海军的阿诺德,我记得你在普利茅斯的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吹风会上。

在阿诺德的弹坑里,小罗斯福和1营营长西蒙思,2营营长麦克尼里研究了地图。这
时,第8团团长范佛里特中校跟随第四编队刚刚趟水上岸。他进了弹坑后,小罗斯福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说:范,我们不在应到的地方。

小罗斯福面临着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按照原计划作战,已经上陆的部队转向北
方攻击三号通道,而后续波次也转向在三号通道附近登陆。这样做的不利之处是上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陆部队要沿着犹他滩头平行攻击两公里才能到达原定登陆点,这势必大大拖延夺取
三号通道。而后续部队的时间表也将发生混乱,他们的攻击很难和已经上陆的部队
协调。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第二种选择是将错就错,直接攻击和夺取二号通道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争取
时间,在敌人发起反突击之前将其打垮,只要部队能快速冲过二号通道并控制住其
出口,仍然可以完成作战计划。这个方案的不利之处是全师所有登陆部队的任务全
部需要临时更改,从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必须有人即刻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为刚上陆的单位讲清战场情况并为他们选择新的攻击目标和重新布置任务。显然,
这一全局性的职责不是已经登陆的连营团级指挥官所能承担的。在种情况下,需要
一位师级指挥官在现场策划,指挥和协调一切。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感谢上帝,经验丰富而又沉着冷静的副师长小罗斯福就在现场。

小罗斯福当机立断,他对营长们说:我们就从这儿开战(We will start the war from
right here)。小罗斯福在错误的地点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这句话后来成为美军的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一句名言,也是整个犹他滩头战斗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决定,同时也成就了他作为美
军名将的历史地位。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电影“漫长的一天”对小罗斯福作出的这个决定有相当准确的描述(亨利.方达饰
演小罗斯福)。

至于美军为何在犹他滩头偏离登陆点远达1800米,这个谜团经过多次调查才于1951年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大致搞清楚。首先是导航船问题。给U红部队导航原有两艘船,第一艘的螺旋桨在换
乘区被一个浮标的缆绳缠死,从而失去动力而退出任务。另一艘在距离滩头3000米
时触雷沉没,这两艘船上均装有高度保密的电子定位设备和地形雷达,这些设备没
有起到任何作用,使登陆部队在接近滩头时失去了海上领航。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第二是超船。U红和T绿的登陆艇在驶向犹他滩头时赶上了前头正在浮水前进的DD坦
克。为了不打乱DD坦克的队形,登陆艇从DD坦克编队的左侧超越。结果是整个编队
无意中开始向南偏航。由于登陆前的火力准备,犹他滩头硝烟弥漫,使本来就难于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辨认的地形几乎完全被遮盖,登陆部队完全失去了陆上参照点,没有人意识到整个
编队正在偏离航向。即使当时编队中有哪艘登陆艇发现了可能的偏航,也不可能和
左右其它艇联络或者指挥整个编队校正航向。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第三,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海流。美军从登陆前的收集的潮汐情报中得知,犹他
滩头前有一股南北方向的海流。尽管参谋部门在作战手册中也提醒过海军操船手注
意,但是由于侦察不到位,美军不知道这股海流特别强劲,而且其流向每天变换3,
4次。实际上连最富有经验的水手都很难对付犹他滩头海潮的冲击。这股海流在H时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的流向正好是从北向南,它把第一波部队冲到了二号通道入口处。

幸运的是,在二号通道控制滩头的德军防御力量比三号通道那边弱,滩头的障碍
也少。紧接小罗斯福后面的是32辆DD坦克,其中28辆顺利登陆,坦克部队在小罗斯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福指挥下立即冲入二号通道,向内陆发展。当第一辆坦克冲到二号通道出口时,
被隐蔽在那里的德军的反坦克炮击毁。紧接着第二辆坦克也被击毁。第三辆坦克发
射的炮弹炸翻了德军的反坦克阵地,掩护步兵冲过了二号通道的出口。这是犹他滩
头关键性的突破,为D日的胜利奠定了胜局。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与此同时,战斗工兵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把滩头的障碍全部爆破清理完毕,大大加快
了后续部队的登陆速度。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小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呼叫,指挥后续波次跟进,继续在二号通道登陆。他明白,上
陆大批人员装备和车辆不能仅仅依靠二号通道进入内陆,那样速度太慢,必须开辟
其它通道。当他有足够兵力时,便分兵向南和向北,分别沿海岸线平行攻击南方的
一号通道入口和北方的三号通道入口。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D日上午10时犹他滩头战斗发展示意图。四条通道由红色数字标出。小罗斯福上岸的
位置用紫色箭头表示。第4师以二号通道为起点,呈扇形发展。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一号通道:范佛里特的第8团二营此时正冲出一号通道。一个小时后,该营的马博瑞
上尉将在泊普维尔村(兰色箭头)与第101空降师的宪兵布瑞尔少尉发生接触。这是步
兵与空降兵作战群的首次连接。
二号通道:此时,第8团三营在坦克掩护下已经冲出二号通道。绿色箭头指的是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圣玛赫-杜-芒镇。红色箭头是温特斯中尉在大哲民的位置。
三号通道:此时,第8团一营正在突击三号通道的出口。
四号通道:此时尚未攻占。
注意,1至3号通道的步兵战斗都有坦克协同作战。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小罗斯福本人并没有跟随部队突击,他必须留在海滩上指挥,他意识到上陆部队不
能在海滩上停留,他们要尽快离开海滩,进入内陆。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第70坦克营C连连长阿赫恩上陆后四下张望,怎么也找不到三号通道的地标。这时他
看见小罗斯福走过来,告诉他占领滩头的侧翼,并以最快速度进入内陆。

二营E连连长李斯上尉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他一上岸就躲在水泥海墙下,这时,小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罗斯福一手提着手枪,另一只手拿着拐杖冲这边走来,尽管德军的远炮火和步兵武
器不断地袭扰,小罗斯福在滩头上下奔波,一付刀枪不入的样子。

泰博少校看见小罗斯福拄着拐杖来回奔走,催促很多躲避炮火的士兵离开滩头,向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内陆进发。他感觉,小罗斯福对士气有重大影响。

第237战斗工兵队的李查德.卡西迪上士正忙着清障,他看见小罗斯福不顾炮火,拄
着拐杖来回走动。卡西迪冲他的人喊:把那个杂种按那儿,他简直是找死。一个步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兵问:你知道他是谁?卡西迪说:当然知道,他是罗斯福,他这样做就是找死呢。

很多第4师的人都记得小罗斯福挥舞着拐杖迎接每一批新到达滩头的部队。小罗斯福
马上给新一波登陆部队介绍战场情况,布置任务,分配进攻方向。他在犹他滩头坚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持指挥,很快消除了登陆初期的混乱,部队前进井然有序,车辆在滩头的拥堵得到
缓解,部队的士气受到极大鼓舞。上午时分,小罗斯福的右手被炮弹炸伤,他自己
用手绢包扎后继续忙碌。9时5分。师长巴尔通少将抵达滩头时,他看到小罗斯福居
然没死,心中感到极为激动,他拥抱了小罗斯福。而小罗斯福却没完没了地给他介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绍战情。

巴尔通师长立刻发现,滩头作战一切都发展顺利,自己除了鼓舞士气之外好像在滩
头已经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这是D日当天小罗斯福(左)和巴尔通师长(中)在犹他滩头指挥战斗(资料照片)。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第4师所属的三个团于D日当天午后12时30分全部登陆。一至四号通道于D日全部被打
通。当天有20000人和1700部车辆在犹他滩头上陆。该师在D日当天攻占了滩头的
四条通道并向内陆推进了10公里,该师的预定任务全部完成,而代价仅为阵亡
91人(其中30人在换乘时溺水身亡)。可以说打了一个漂亮仗。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犹他滩头的登陆战斗正好打击在德军的薄弱点(有运气在里面),由於小罗斯福未
经请示,果断改变计划,坚决而迅速地从原地发起进攻,因此战斗发展才如此顺利,
损失轻微。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军不顾伤亡在犹他滩头背后事先投放了大批空降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部队,形成了战役纵深。整整两个师的空降部队在D日凌晨的战斗中牵制和分散了德军
的机动兵力,迫使其战役预备队不得不忙于稳定后方,从而放弃了对滩头前沿阵地的
增援,使滩头抵抗严重削弱。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第4师攻入诺曼底内陆后,向北转向围攻科坦丁半岛顶端的色堡。经过三个星期的艰
苦战斗终于在6月27日占领了色堡,这也是盟军占领的第一座港口城市。为了从那里
向盟军提供急需的后勤补给,色堡的港口必须尽快修复。艾克认为,由於小罗斯福
在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的行政经验,整个欧洲战区没有任何人比他更适于这个位置,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于是艾克任命他担任色堡的占领军最高长官。小罗斯福就在色堡的一间地下室里点上煤
油灯开始办公。不过,他终于还是经不起战场的诱惑。几天以后,他把事情推给别
人,自己回到部队继续指挥战斗。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7月11日晚上7时30分,小罗斯福的儿子昆亭前来看望他,父子俩聊了大约两个小时。
在谈话中,小罗斯福跟儿子讲了实话,他近来有过多次心绞痛发作,但他为了能够
参加诺曼底战役,刻意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小罗斯福承认自己经常要装出健康的样
子以掩饰自己的病情。现在他觉得非常疲倦需要休息。昆亭感到非常震惊,他立即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和军医反映了父亲的病情,也跟参谋人员交代了要他们关注小罗斯福的健康,不要
让他太累。昆亭离开父亲后,连夜赶路于凌晨两点返回了自己的部队大红一师。没
想到一师的人告诉昆亭一个噩耗,他们刚刚接到电话,小罗斯福准将因突发心肌梗
塞已经过世。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对于小罗斯福的太太爱丽诺和儿子昆亭来说,这简直太突然了。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这是小罗斯福1944年7月11日那天拍摄的照片。从照片里可以看到小罗斯福那付经历
风雨后迅速苍老的面容,一根手杖支撑他那衰败的身躯。这张小罗斯福最后的照片
是对他传奇人生的总结,看起来令人肃然起敬。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7月14日,小罗斯福的葬礼在圣麦尔-埃格利斯镇举行。这一天恰好也是他的弟弟昆
亭在一战阵亡的日子。出席葬礼的有曾经解除过他职务的布莱德利,还有柯林斯,
巴顿和巴尔通少将等6位将官。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同一天,艾克的桌子上有一份文件表明,小罗斯福已被晋升为少将军衔并被任命为
第90步兵师的师长。后来,由於小罗斯福在犹他滩头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美军的
最高奖励---国会荣誉勋章。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对父子双双获此殊荣(另外一对
父子是麦克阿瑟和他的父亲)。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小罗斯福最初下葬于圣麦尔-埃格利斯镇。后来移墓到奥马哈滩头的美军墓地,和他
的弟弟昆亭的墓地并列。左边那个十字架是昆亭的墓地。与众不同的是小罗斯福的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墓地十字架上有一颗金星。这颗金星并非是要表明小罗斯福的军衔,而是标志着这
里埋葬着一位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资料照片)。

后来有人问过布莱德利,他在自己整个军旅生涯中在何处见到过最勇敢的人,布莱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德利说:犹他滩头的泰德.罗斯福(泰德是西奥多的昵称)。

巴顿也在他的日记里写到,小罗斯福是他所认识的人中最勇敢战士(The bravest soldier
I ever knew)。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393
诺曼底故事 (14) [ daharry ] 于:2007-04-13 20:52:10

如今,诺曼底的硝烟已经散去60多年,犹他滩头早已恢复了平静。布瑞科特庄园的
主人米歇尔为保存当年战场原貌和纪念那些为了法国解放而献身的美国兵花费了毕
生的心血(daharry摄)。


沙堤的背后唯一的一座新建筑, 它就是米歇尔亲自建立的犹他滩头博物馆,博物馆的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背后就是犹他滩头(资料照片)。


从博物馆外面的这个平台上向东方的奥马哈滩头遥望,这里距离德国首都柏林还有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1140公里。此地就是二号通道U红登陆点。小罗斯福当年就是在这里登陆(daharry摄)。


平台的后面有一个有一个半地下钢筋水泥掩蔽部。 这个掩蔽部是战前由德军修筑的,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建筑在一座渔夫房子的背后,和房子成为一体。德军在地下掩蔽部里设立了电话交
换站。D日一大早,这个掩蔽部就被被盟军攻占。这张照片是D日上午10时30分拍摄
的,它清楚地显示美国海军第2海滩营的士兵靠在掩蔽部的外墙上休息。注意:这三
个士兵穿的是陆军军服。在掩蔽部的外墙上画着伪装用的窗户,吉普车后方100米就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是犹他滩头(资料照片)。


战后,这座房子的主人把它改造成餐馆,命名为“登陆餐馆”。后来几经更换主人,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名字也变成了“罗斯福餐馆”。这当然是为了纪念从此登陆的小罗斯福。注意:
“Internet Cafe”那几个字的下方有个灰色的大水泥方块,那就是当年的德军掩蔽部,
像当年一样,墙上还画着伪装用的窗户。餐馆右侧100米就是海岸线(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为经营上的需要,餐馆利用地下掩蔽部作为酒窖兼储藏室,里面放满了杂物。在
战后的漫长岁月里,再也没有人对它发生过兴趣。

1994年,D日50周年纪念日之际,大批诺曼底老兵返回滩头参加纪念活动。其中有两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个人,一个叫查哥农另一个叫阿库斯塔。他们试图在滩头寻找自己当年工作过的一
个掩蔽部。在他们的要求之下,餐馆的主人佛兰克.迈思维依埃欣然打开了地窖的门。
两位老兵几乎立刻就认出了,这正是50年前他们工作过的地方。哥儿俩在地窖里仔
细地检查,试图发现他们当年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借助蜡烛和手电筒的照明,他们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发现了酒架旁边的墙上的一个签名,写下这个签名的正是他们当年的一位战友。餐
馆主人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他当时就叫人搬走了地窖里所有酒瓶。50年前的
18个签名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清晰可辨。 他们就是海军指挥分队(NOIC)通讯组的
成员。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这是查哥农和阿库斯塔在他们签过字的地下室(资料照片)。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D日那天上午,查哥农和阿库斯塔所在的美国海军第2海滩营通讯分队的7名军官和40多
名士兵登上了犹他滩头。他们的任务是以电报和步谈机配合滩头指挥官调度交通和
物资运输。D日那天,他们在卡车上工作了一整天。海军的作战爆破队检查了这个掩
蔽部,确信没有遗留的爆炸物。通讯分队于第二天进入这间地下室,设立了通讯中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心。 他们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44年10月18日。他们在离开掩蔽部时,有18人在墙上
签了自己的名字。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这是查哥农(上方)和阿库斯塔(右一)当年在犹他滩头休息时和战友开玩笑(资料照片)。

餐馆的主人佛兰克.迈思维依埃先生意识到地下室的历史价值,他把所有的东西全部
搬了出去。后来他用重金买回了许多当年美军和德军使用的无线电器材,用这些东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西恢复了通讯中心的原貌。现在,这个地下室就成了餐馆自己经营的小博物馆,只
有经过特许的导游才能带着游客进来参观。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今天的通讯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迈思维依埃先生收藏的这些无线电收发报机不但
是原装的,而且都依旧可以工作,老兵们曾经在D日周年纪念时用这些机器和远在美
国的战友们联系过(daharry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餐馆的内部装饰极富特色。墙上悬挂着犹他滩头作战的照片,照片下面摆放着许多
D日的无线电设备和军用品。这些军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原装货。照片左侧的柜台上放
了几个不起眼的纸箱子,您可千万别冒冒失失地去摸,这些纸箱子是原装的美军作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35
战口粮(daharry摄)。

到了餐馆,不能不提吃。美国兵在二战的时候都吃些什么呢?

诺曼底故事 (15) [ daharry ] 于:2007-04-13 21:06:32
美军在二战时广泛使用工业化生产包装的战斗口粮(Combat rations),其演变和配
方相当复杂。河友们看二战片时常听说有三种,即C口粮(C ration),K口粮 (K ration)
和D口粮(D ration)。

C战斗口粮是从1938年开始研制的。美军C战斗口粮特别设计用于没有餐厅的实战条
件下的部队,要求便于单兵携带,满足三餐营养。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C战斗口粮包装在6个小铁皮罐头内和一个附件包。其中三个铁皮罐头是肉类,称为
M成分。另外三个铁皮罐头是面包类,称为B成分。6个罐头组成一天的口粮。多数情
况下美军C战斗口粮为冷餐。但也可加热食用。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M成分有多种配Fang:有肉和豆类,肉块和蔬菜,肉和通心面条,腊肉,鸡蛋和土豆,
肉和面条,猪肉和米饭,香肠和豆类,猪肉和豆类,腊肉和利马豆,鸡肉和蔬菜。
这些东西煮熟后分装在铁皮罐头里,装在木头箱或纸箱里运往前线。后勤人员配餐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时根据不同配餐方案组合而成。例如:M1号组合方案包括火腿, 鸡蛋和土豆,肉和
豆类,鸡,蔬菜;M4号组合方案包括猪肉和豆类,肉,通心粉,火腿,利马豆。可
以看出,无论哪种方案都兼顾了营养,热量和口味。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B成分也有多种配Fang:有饼干,混合压缩麦片,糖衣花生仁或葡萄干,速溶咖啡,蔗
糖,速溶柠檬粉或橙粉,水果糖,果酱,可可饮料粉和褐色牛奶糖。后勤人员配餐
时根据不同配Fang加入不同成分即可。例如B1号组合方案是:饼干,压缩混合麦片,
咖啡,方糖块,糖衣花生仁。B4号组合方案与B1号一样,只是用巧克力豆取代了糖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衣花生仁。

把上述M1的三个罐头和B4的三个罐头放在一起就是一个C战斗口粮。当然不要忘了配
发一个附件包。附件包里面有九只高级香烟,净化水药片,火柴,卫生纸,口香糖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和开罐头器。

还有一种在二战期间被美军广泛使用的是K野战口粮(K Field Rations)。K口粮最初
于1942年起被美国陆军采用,最早使用K口粮的部队是伞兵。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早期的K口粮是包在棕色纸盒里。后来发展成彩色纸盒,早餐盒为棕色,正餐盒为绿
色,晚餐盒为兰色。这种颜色的区分使士兵们很容易选择自己需要的食物种类。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K战斗口粮的早餐盒,内有肉类罐头,饼干,压缩麦片,速溶咖啡粉,果条,口香糖,
四支香烟,净化水药片,开罐头刀和木勺。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K战斗口粮的正餐盒,内有奶酪罐头,饼干,糖果,口香糖,饮料粉,砂糖,盐片,
香烟,火柴,开罐头刀和木勺。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K战斗口粮的晚餐盒,内有肉类罐头,饼干,肉羹,糖果,口香糖,速溶咖啡粉,砂
糖,香烟,开罐头刀,卫生纸和木勺。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另一种战斗口粮D在二战中是非常有名食品。它的成分就有一种,巧克力糖。D口粮
是高热量的高级食品,由于所有的人都喜欢吃巧克力,美军也把D口粮当作鼓励士气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的好东西。D口粮重124克,由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荷西市的荷西公司生产。顺便提一
下,荷西也是温特斯中尉的老家。“荷西”热带巧克力(Tropical)是荷西公司于1943年
根据军方要求研制出的耐热型产品。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荷西巧克力以它不可抗拒的味道,在物资极其匮乏战争中风行全球,是最受欢迎的
食品,也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在电视剧“兄弟连”里就有一个镜头,E连的
韦伯斯特把巧克力送给了一个从未品尝过巧克力的荷兰孩子。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荷西在二战结束时共生产了30亿条巧克力,其生产能力的最高峰是每周2400万条。

德军和日军甚至英军都特别羡慕美军的战斗口粮和香烟。诺曼底登陆后许多美军被
俘后掏出战斗口粮大吃大喝,把看守他们的德军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已经多年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27960
都没见过这么好的食品了。

诺曼底故事(16) [ daharry ] 于:2008-06-05 18:11:02
D日H时+1,奥马哈滩头。

第一波的攻击部队蜂拥登陆,在D绿(Dog Green)地段的海滩上,弹雨横飞,血流成河,美军伤亡惨重。米勒上尉拼死向前,他借助沙堤的掩护,用步话机大声向上级报告:“第一波攻击无效,一号通道未能打开!重复,一号通道未能打开!”

奥马哈滩头上血腥的战斗场面极度震撼,相信每一位看过电影“拯救大兵雷恩”的人对于这组镜头都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许正因为人们对雷恩的命运太关注了,以致很少有人会问一问:奥马哈滩头上的这些士兵是谁,在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有没有米勒上尉和侯瓦克军士(Hovak)这些人?

D日那天,第一波在D绿地段上陆的是A连,它属于美军第29步兵师第116团。指挥这个连的是费勒斯上尉(Fellers),和电影里的米勒上尉一样,他是D绿地段第一波的最高指挥官。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美国第29步兵师的臂章。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费勒斯上尉(资料照片)。

D绿地段第一波那些兵的故事,是从D日+1(1944年6月7日)开始的。那一天,西维吉尼亚州的奎敦下士(Corporal Craydon)在奥马哈滩头D绿地段登陆。此时战线已经推进到诺曼底腹地,奥马哈滩头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但遍地都是丢弃的军用物资。奎敦下士在海滩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圣经。他好奇地捡起来,翻开一看,扉页上写着: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To Raymond S. Hoback,    送给雷蒙.S.侯拜克
From mother, Xmas 1938    妈妈 1938 圣诞
Bedford, Virginia       维吉尼亚州百福德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好心的奎敦下士把这部圣经带在身上。在转战法国期间,他抽空把圣经寄回百福德镇,并附上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1944年7月19日于法国某地
   亲爱的侯拜克先生和太太: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给您二老写这封信。想了好久才决定还是给你们写几个字。在D日+1那天,我在海滩上行走时无意间发现了这部圣经。像所有人都会做的那样,我把它从沙子上捡起来并保存好。 相信到现在你们已经收到了儿子的信,告诉你们他一切都好。我衷心地希望是这样。我猜你们的儿子不小心丢了这部圣经。不过,在D日登陆时,大多数人都丢了东西…….

奎敦下士不知道是雷蒙.侯拜克军士丢的是他的命,他难以想象,就在他写信的那一刻,百福德镇正在经历着怎样的震撼。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三天之前,也就是1944年7月16日星期日,百福德教会的教友们去侯拜克家敲门,想了解一下他们全家人为什么缺席当天的礼拜。教友们意外地得知,侯拜克夫妇刚刚收到了一封战争部的电报,它的内容是千篇一律的:我谨以最深切的遗憾通知您,您的儿子列兵百福德.侯拜克(Bedford Hoback)于1944年6月6日在对敌作战时阵亡…….

百福德是雷蒙的大哥,这兄弟俩同在A连当兵。侯拜克夫妇突然失去了长子,陷入极度悲伤之中,因此没有像往常那样参加教会的礼拜。他们对次子雷蒙.侯拜克军士的命运更加担心。因为兄弟二人在同一连队当兵,哥哥死了,在同一次战斗中弟弟又会怎样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雷蒙.侯拜克军士(左)和他的兄弟列兵百福德.侯拜克(资料照片)。
[IMGA]
链接出处[/IMGA]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百福德是美国维吉尼亚州的一个不知名小镇,它位于风景如画的兰岭山脉的东麓(daharry摄)。


兰岭山脉(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百福德的教堂(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镇子的辖区内虽然只有3500人,但它奉献了自己的38位青年参军,其中34人编入美军第29步兵师第116团1营A连。A连的连长是泰勒.费勒斯上尉(Taylor Fellers),他本人也是百福德人,到1944年6月12日他就要30岁了。镇里的乡亲们一直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带领子弟兵早日得胜归来。

诺曼底登陆的那一天,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开辟西欧第二战场消息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战局的发展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特别是那些有亲属和好友在欧洲战区的人们。百福德的乡亲们当然也不例外,此时此刻,他们每一个人都确信,百福德的年轻人正在诺曼底滩头为解放欧洲大陆而奋勇作战。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6月17日,派克中士的家人收到了战争部的电报,报告他的失踪。派克中士就成为镇上第一位失踪的士兵。不过,派克的家人认为他也许有机会生还,此后,尽管战斗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直到7月初,百福德的居民对其子弟兵的情况还是一无所知。没有一个人收到过前方来信。也没有任何人知道那怕是一星半点的消息。人们经历了漫长而焦虑的等待。

1944年7月10日,一封来自英国的信抵达了百福德。这封信是连长费勒斯上尉在英国的朋友写的。这位朋友转述其他连队人的口信,声称曾经间接听说费勒斯上尉可能已经阵亡。这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增加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7月17日早8点整,百福德邮局的电报员蒂丝(Teass)小姐准时地走进了设在Greene's药房内的电报间。


当年21岁的蒂丝小姐的玉照(资料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Greene's药房位于百福德镇中心Main 街和North Bridge路的交叉路口。就是图中窗户上支着绿色条纹遮阳棚的那幢建筑(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8点30分,蒂丝小姐准时打开了电报机,打字纸带上出现了Lynchberg中心局传来的消息:有阵亡报告。接着,纸带上出现了那熟悉而又令人痛心的字句:我谨以最深切的遗憾…..。接着,打字纸带从机器中慢慢吐出。蒂丝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报文结束。那时,机器会自动安静下来。然而,当这份电文结束后,机器却仍然哗哗作响。蒂丝看到机器开始打出第二封电报,她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在第二封电报结束后,机器又开始打出第三封。蒂丝预感到,可怕的事情正在降临到百福德。第三封电报结束后,机器仍然没有停,继续吐出来令人痛心的战争部的报文。第四封电报收到后有一段短时间的停顿。接着,第5封电报又开始出现。更多的电报无情地从机器里面吐出来。蒂丝小姐当天一共收到9封战争部的电报,全部都是通知A连成员在D日战斗中阵亡或失踪的。

其中一封电报被送到侯拜克家,证实了雷蒙.侯拜克在D日的战斗中失踪。经历了两年多战争,人们早就知道,失踪和阵亡几乎是一回事,甚至比阵亡还残酷。百福德和雷蒙兄弟二人是在D日行动中美军阵亡的唯一一对亲兄弟。侯拜克夫妇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儿子,痛不欲生。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另一封电报证实了费勒斯上尉阵亡,还有一封电报证实派克中士在战斗中失踪。其他6名士兵的家属也都在当天收到了战争部的电报。百福德全镇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然而灾难并没有结束,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苔丝小姐又陆续收到了另外13封战争部的电报。这样,在一营各连服役的38个百福德人中总共有22人在诺曼底战役中阵亡。仅在D日当天就有19人战死,其中17人在A连服役。百福德镇在诺曼底战役中的总阵亡率达58%。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社区在一次战役中有过这么惨痛的损失。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承受着丧子之痛的侯拜克的母亲于1944年7月下旬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首诗,悼念阵亡的子弟兵:
Do not say my sons are died:     不要说我的儿子们死去
They only the sleepest.....      他们只是在沉睡
They love each other and stay together   他们兄弟携手相爱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And with their comrades crossed together   和战友们并肩前进
To that great beyond;               走向伟大的永恒
So sweep not, mothers,      母亲们 莫要哭泣
Your sons are happy and free.....      你们的儿子幸福而自由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3764

八月初,侯拜克夫妇收到了奎敦下士寄来的圣经。这部圣经就成了雷蒙.侯拜克军士留给家人的唯一遗物,被全家人永远珍藏。

百福德的惨痛损失,震动了全镇。然而,在二战中有416,800美国士兵阵亡,百福德的悲剧被迅速地淹没在阵亡士兵长长的名单里,没有引起外界的特别注意。然而,对镇上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惨烈的悲剧,在奥马哈D绿地段登陆的士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诺曼底故事(17) [ daharry ] 于:2008-06-06 19:50

要把百福德人的故事讲清楚,我们需要回到当年的奥马哈滩头。


奥马哈滩头分成8个地段。靠西的那四个地段分别称作:
C (Charlie)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D绿(Dog Green)
D白(Dog White)
D红(Dog Red)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靠东的那四个地段分别称作:
E绿(Easy Green)
E红(Easy Red)
F绿(Fox Green)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F红(Fox Red)
(资料地图)。

穿越奥马哈滩头的丘陵地带通向内陆有5条峡谷通道,它们从西向东被命名为D-1,D-3,E-1,E-3和F-1,其中D-1,D-3和E-3都有通向内陆的道路。而E-1和F-1仅有沿着峡谷蜿蜒而上的小径。这5条通道是后续大部队向内陆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中D-1通道最重要,因为它有被覆路面,容许装甲部队快速通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这是一张难得的俯瞰奥马哈滩头全景照片,拍摄地点是在F1通道的悬崖顶上的德军阵地,拍照时的气象和光照与D日登陆时相似。奥马哈滩头全长6100米,最远端的海滩是D绿地段。从这张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奥马哈滩头呈一弯浅浅的弧形。此时的潮汐处于半高潮,而盟军登陆时是低潮线。在低潮时,整个海滩有300至500米宽的滩涂,间或有滞水地带,这种地形是迟滞盟军士兵前进的天然障碍 (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与海滩平行的是一道沙堤(图中部的黄色线条),沙堤上是一条公路,它把五个通道连接起来。德军利用这条公路向海滩上运进构筑滩头障碍的器材。有的地段为了防止公路被潮水侵蚀,在靠近海滩的一侧修筑了一道1-5米高的海墙(图中部的蓝色小方块)。这道海墙的底部有几米的宽度是德军步兵的射击死角,也是美军士兵登陆后能找到的唯一藏身之地。在公路的内陆一侧,有5 – 200 米左右的浅滩。再往内陆走,地势突然升高,形成一道横贯整个滩头的的悬崖,其高度为30至50米,坡度为30至60度。这个地形在电影“拯救大兵雷恩”里拍的特别真实。而在“最长的一天”里则不那么明显(资料图片)。

在悬崖顶端,德军构筑了大量掩蔽部,步兵火力点和轻型火炮阵地。这些阵地居高临下,有极为良好的射界,可以对奥马哈滩头的任何一点形成绵密的交叉打击火力。是非常理想的防御地形。 德军除了在海滩上布置了大批反登陆障碍外,在山脚下和山坡上布置了绵密的地雷区。从低潮线起,所有登陆人员都处于德军机枪和火炮的交叉覆盖之下。德军认为,这种密集,连续和多层次的猛烈火力使得任何在低潮登陆的企图都无异于自杀。D日的战斗证明了他们的判断是准确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当年德军的战壕历历在目,美军如果要夺取这些阵地,必须要穿越地雷区,攀登悬崖进行极为艰难的仰攻。而等待他们的是大批德军狙击手(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这个被植物掩盖的战壕,正好面对F绿地段,这里距水线的直线距离约为400米(daharry摄)。

隐蔽在茂密植物中的钢筋水泥工事保护着德军士兵免受轰炸和炮击伤害。这种永久性工事里部署的多数是炮兵观察所和通讯指挥机构。德军事先标定了奥马哈滩头的每一寸地面,所有机枪,迫击炮和直射火炮的射击诸元都已测量计算好。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标准的德军机枪掩体——托布鲁克坑。它是用钢筋水泥铸造的,由于其位置平行于地面,从海上很难观察到。除非舰炮直接命中,否则很难将其摧毁。此外,德军还构筑了大量钢筋水泥掩蔽部,以保护德军士兵和装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上面那个托布鲁克坑的射界。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德军的战壕俯瞰F绿地段。他们的主要阻击阵地都设在悬崖上。这些阵地居高临下,俯瞰平坦的海滩,给机枪和轻型火炮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射界,也为部署在纵深的重型曲射火炮提供了的优越的观察校正条件(daharry摄)。


从德军战壕俯瞰F-1地段正面。距离海滩大约300米(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从上面几张照片的角度观察滩头,不难体会到德军步兵当年有着怎样优越的防御地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令人生畏的MG42机枪是德军步兵的标准配备。在奥马哈滩头,美军的伤亡有40%是它造成的(daharry摄)。


悬崖后方是平坦的台地,有利于德军战役预备队的及时增援和展开 (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隆美尔曾坚决要求把德军的装甲部队部署在浅近纵深,以便能在盟军刚刚上陆时就能发起快速反突击。即使盟军攻上悬崖,也会被装甲部队及时的反突击打垮。隆美尔的反登陆作战的基本战役战术设想是决战滩头。他强调:

"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滩头。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去打败敌人,那就是当他们还在水中挣扎上岸的时候。我们根本就不会有机会调动预备队,即使这么想都是愚蠢之极的。主要的防线就在这里,我们必须把一切力量放在滩头。战斗的第一天将会是决定性的。无论对盟军还是德国陆军,这将是最长的一天。"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5463

这一设想被龙施泰德所不耻,他认为那样的部署仅仅具有战术意义。装甲部队必须集中使用以保持战略和战役打击强度,因此装甲部队要部署在二线。龙施泰德的意见有利于希特勒亲自掌控战略预备队,最后定的方案还是集中部署。不过,作为让步,整个部署也相对靠前,有些装甲部队的集结地点距离滩头约30至50公里。实际上,在盟军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条件下,装甲部队在昼间向滩头增援将会极其困难。在D日实战中,只有极少量的德军坦克曾接近滩头。假如当时在维赫维尔有5辆德军坦克的话,恐怕奥马哈滩头的局面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诺曼底故事(18) [ daharry ] 于:2008-06-07 20:10

现在再看看A连登陆的D绿地段的地形。


这里是C地段和D绿地段的分界线(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D绿地段全长900米。这是D绿地段在接近高潮线时的全景(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D-1通道的公路从这里向内陆延伸仅仅500米就是维赫维尔村(Vierville)。这张照片显示的是D-1通道入口的地形。注意悬崖的高度(daharry摄)。


维赫维尔村是离奥马哈滩头最近的村子,它一旦被攻占,就等于突破了德军的滩头防御。维赫维尔村背后都是平坦的台地,上陆的盟军装甲部队可以跨越最短的距离从此地楔入,然后呈扇面展开, 发挥其火力和机动优势,从而迅速动摇整个奥马哈滩头的防御体系。因此,维赫维尔村就成为美军在奥马哈滩头争夺的首要目标。本图显示的是从D-1通道中段遥望维赫维尔村。这里距离村口只有250米。注意,公路随地势逐渐上升,两侧的悬崖已经不明显(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从D-1通道中端向滩头瞭望。此处距离D-1通道入口约350米。注意公路旁边悬崖的高度(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德军当然知道D1通道的重要性,他们在通道入口处部署了三组加强防御阵地:WN71, WN72和WN73,这使得D-1入口处成为整个奥马哈滩头防御最严密的地段。
深蓝箭头:维赫维尔村(Vierville)。
紫色箭头:悬崖(致密条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浅绿箭头:D-1通道。注意通道两侧都是悬崖。
紫色方块:德军的三组重兵设防的阻击阵地。
红色方块:德军的三个巨型钢筋水泥碉堡。
浅蓝箭头:指出德军在滩头设置的障碍区。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红色箭头:两个箭头之间就是A连的6艘登陆艇实际登陆区。
粉色箭头:6时30分(H时刻)的水线,距离悬崖底部约400米。
(资料地图,daharry标图)。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WN71和WN72一左一右居高临下牢牢地控制了D-1通道和D绿滩头。


WN71配备的是以多挺MG42机枪为核心的步兵火器。有一个托布鲁克坑,一个炮兵观察所,一门置于钢筋水泥掩体内的迫击炮和一个双射击孔碉堡, 以及大量散兵战壕和交通壕。这是从接近高潮线的地方仰视WN71阵地。当年没有图中的房子。那时候所有在海滩上的房子都被德军拆毁,把建筑材料拿去修了工事。WN71 的海拔高度为45米。德军在上面挖掘的战壕工事至今尚存(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而WN72除了在战壕里部署的多挺机枪外,还有置于托布鲁克坑内的两挺重机枪。此外,这两个阵地上还有大约20名狙击手和炮兵观察所。WN72的海拔高度和WN71差不多(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这是从D绿地段的海滩上仰视D1德军阵地全貌。图左侧的悬崖顶端是WN71阵地,图的右侧是WN72阵地。正中间的缺口处是D1通道。看到这里,稍微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这里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图中用红色短线标出的是D-1通道入口处的两道反坦克墙。这个地方也是所有登陆车辆进入内陆的咽喉要地。反坦克墙有3米高,用钢筋混凝土构成。它们交错设置,切断了D-1通道和海岸公路(资料图片,daharry标图)。


这张照片的最左侧就是反坦克墙所在地。注意那个蓝色顶的立柱,那里就是反坦克墙的原址。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海滩公路在此转弯进入D1通道(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这是从D1通道向海滩的方向看反坦克墙。图中央就是反坦克墙所在地。 它上方的悬崖顶端就是WN71阵地。注意悬崖的坡度大约是45度(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这张卡通图片清楚地显示了这两道反坦克墙。它们在图的最左侧。在电影“最长的一天”里,有10分钟的镜头描述了美军工兵在科塔准将指挥下炸毁反坦克墙的艰难过程。实际上,这里并非科塔准将的登陆点,这两道墙也不是D绿地段战斗的突破点。它们直到D日下午4时才被美军工兵爆破炸毁,那时奥马哈滩头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资料图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这是D绿地段的那段海滩公路(daharry摄)。


海滩公路靠海的一侧是一道5米高的水泥海墙(Sea wall)。海墙的根部有人工堆砌的卵石,这些卵石是人工放置的,目的是防止海浪侵蚀海岸公路。这段海墙是战后重新修的,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海墙。当年A连的生还者多数是在这里的微小死角中躲避德军的MG42的屠杀(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此外,镇守在D-1通道喇叭形入口处还有三座巨型钢筋水泥碉堡。它们是WN72阵地的一部分。在图中这三个碉堡分别用1,2,3标明。一号碉堡内置一门88毫米火炮,其射界用黑色箭头标出(资料图片,daharry标图)。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这就是那个部署88毫米炮的碉堡(daharry摄)。


这是88毫米炮的射界。它的部署超前于德军步兵,有点大炮上刺刀的味道,从近距离上看,显得十分凶恶。可以看得出来,这门炮对滩头部队,坦克和登陆艇会形成极大威胁。它在D日的战斗中被美军坦克所摧毁(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如今这门88毫米炮已经成为笼中的死虎(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碉堡顶上现在加盖了一座纪念碑,纪念地第116团战死的士兵(daharry摄)。

此外,3号碉堡里内置一门50毫米炮。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646813

A连连长费勒斯上尉在领受任务时仔细研究了D-1滩头沙盘。他充分意识到这里的地形和德军打击力量对A连极其不利,对于依靠A连单薄的步兵火力是否能完成开辟登陆场,掩护后续部队上陆的任务极度担忧。一向从不抱怨的费勒斯上尉私下里曾对卡汉上校说:我自己只要拿一枝勃朗宁冲锋枪守在悬崖顶上,任何步兵都过不来。他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全体都得被打死。

诺曼底故事(19) [ daharry ] 于:2009-04-12 19:30:20


美军的情报部门根据三月份以前的情报判定,据守奥马哈滩头的是德军第716步兵团。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很弱。实际上,德军从3月份起就进行了秘密换防,他们从东线调来了久经考验的第352步兵师,这支精锐部队在奥马哈滩头部署了2000人,他们继续使用第716师原来的番号。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德军的欺敌手段成功地瞒过了盟军。直到D日前两周,法国的地下组织才发现了第352师的番号。这份情报于6月3日被报给盟国远征军总部,但美军指挥部为了不影响既定作战计划而将其扣押。


第352步兵师的指挥官迪特里希.克拉斯(Dietrich Kraiss,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美军参谋部门对奥马哈滩头的不利地形当然非常清楚,他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对第一波上陆人员设计了多重保障方案。

受命攻击奥马哈滩头的部队是美国陆军第1师(又称大红一师)。美军第29师的116团临时划归大红一师指挥。美军计划在H时(6时30分)在奥马哈滩头上述8个地段同时登陆,第一波共有1450人。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A连被编入第一波,他们的上陆地段被分配在D绿,正对着D1通道。

按照计划,D绿第一波的编成由两栖坦克和人员登陆艇组成。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两栖坦克又称为DD坦克。它由美国标准的主战坦克M4谢尔曼坦克改装而成。在它的裙板周围加装了折叠式的防水帆布(内含36个充气管)以增加浮力。帆布用焊接在坦克车体上的支架支撑。同时DD坦克还加装了水下推进器,给坦克提供了在低海况下(0.3米浪)的近岸自行浮渡能力,时速每小时6公里(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在水中,DD坦克就像是一条无害的民船。在水深1.5米处,DD坦克的履帶就可以觸及海底。此時DD坦克在行進中自動放下防水幕布,露出凶恶的炮塔,只需三秒钟就能转换成战斗状态(资料照片)。


这是整个诺曼底地区现存的唯一一辆DD坦克。它的防水幕布及其支撑机构已经不在了(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上图是D绿地段第一波的登陆序列。DD坦克上陆时间是H-5,也就是6时25分。A连的人员登陆艇打开舱门的时间是H +1。两者相差6分钟。美军意图用DD坦克作为登陆战中的最主要的战术突击力量,其任务就是在登陆之初压制和消灭德军设在滩头前沿的步兵机枪阵地和轻型火炮,并为步兵提供掩护。而德军却认为在奥马哈滩头不可能实施坦克登陆作战,因此没有部署强有力的反坦克火力。美军偏偏要在不可能使用坦克的条件下进行坦克作战,意图出奇制胜。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整个奥马哈滩头第一波预计有96辆坦克同时上陆。给D绿地段的A连提供装甲火力支援的是第743坦克营B连,共16辆DD坦克,平均间距为60米。以一个坦克连配合一个加强步兵连作战,这个阵容相当豪华。

A连的步兵在下船,涉水,登岸,寻找隐蔽地形和准备枪械发起冲锋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暴露在开阔的浅水区和海滩上。士兵们每人肩负30至40公斤左右的武器和器材,枪支都包在放水布里,需要时间转入射击状态。步兵要涉水通过长达400米左右的沙滩,这段时间在非战斗条件下至少要用五到十分钟,在实战条件下则加倍延长。这段时间是步兵登陆过程中最脆弱的环节。此时的步兵行动非常迟缓,他们暴露在开阔地上,只有挨打的份,几乎没有攻击能力。他们的安全绝对需要依靠己方的海空地联合打击力量对德军岸防火力进行连续有效的压制。因此,打头阵的DD坦克就成为火力压制的核心力量。从参谋作业角度上看,16辆DD坦克的强大而密集的火力对战壕里的德军步兵应该具有勿容置疑的压倒性优势。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美军决定在低潮时登陆,是一个重大冒险。这是因为考虑到德军在高潮线设置了多重反登陆障碍物和爆破器材,为了能使登陆艇能够停靠卸载,低潮线方案是一个不得以的办法。大本营的人知道,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士兵要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为了保障步兵在极其脆弱的条件下能够登陆并发起进攻,美军决定由战略空军对滩头实施战术轰炸。艾克对此曾寄予很高的希望,他为了把战略空军的控制权搞到手,和战略空军的人闹的不可开交,直到他以辞职相威胁,才使华盛顿同意了他的意见。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在H时-35(D日5时55分),战略空军的324 架B-24“解放者”式轰炸机将对奥马哈滩头的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19分钟内共将投放13000枚炸弹。(注:此时,盟军空军还没有形成对地战术支援的概念,因此,美军的战斗机在登陆时仅仅作为空战力量而使用)。

海军为奥马哈滩头提供的掩护力量为两艘战列舰: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一艘为美国战列舰“得克萨斯”号(10门360毫米舰炮和21门130毫米舰炮).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另一艘为美国战列舰“阿肯色”号(305毫米舰炮12门和127毫米舰炮21门)。

另外,还也3艘轻巡洋舰,它们分别是: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英国轻巡洋舰“格拉斯哥”号(150毫米舰炮12门,105毫米舰炮8门).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法国巡洋舰“雷哥斯”号(上图)和“蒙特卡姆”号(各有152毫米舰炮9门,90毫米舰炮8门).

另外还有5艘美国驱逐舰(102mm4门和 127mm炮20门)。这样,盟军指向奥马哈滩头的中口径和大口径舰炮就有约132门,平均每46米滩头就有一门。这些舰炮将在D日清晨5时58分开始对德军进行登陆前的火力急袭。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美军参谋部门相信,这种烈度的火力准备将摧毁大多数敌军表面阵地,使德军士兵丧失防守的依托。参谋人员期望,这种烈度的火力准备即使不能杀伤也能震撼敌军的前沿士兵。

在炮击结束后到登陆发起前的短暂间歇,为了不给对德军复苏的机会,在H-15时,火力支援艇上的7000发火箭弹将对滩头目标再度进行覆盖,杀伤和压制战壕里残存的德军士兵。在H-5时,16辆DD坦克将率先登上D绿地段,继续压制和消灭敌军残存火力点。预计经过反复打击的德军阵地将不会对步兵造成重大威胁。即使有零星敌军火力阻击,步兵们也能在弹坑遍布的海滩上得到掩护。同时步兵还能呼叫海军,给他们指示目标位置,迅速消灭残余守军。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这个当初看起来似乎相当令人振奋的方案在执行时完全走了样。奥马哈滩头的正面攻击没有任何运气可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乎所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出现了重大问题。

D日H-35时刻,当B-24轰炸机飞抵奥马滩头上空时,发现滩头被云层遮盖,领航机担心误伤自己人,把投弹时间推迟了30秒。如果轰炸机群的飞行方向是沿着海滩长轴的话,至少多数炸弹还是能投到海滩上。偏偏空军设计的航线是垂直于海滩,这30秒钟的延迟使所有的炸弹都落在内陆(最远的竟偏离滩头5公里),给当地的法国居民和他们的奶牛造成了重大伤亡。战后才知道,空军即使投弹准确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的炸弹没有装延迟引信,无法在地面造成深弹坑。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舰炮轰击是由7至12公里开外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执行,在没有前方炮兵校正的情况下,其轰击效果很差。海军用的竟然是破片杀伤弹,在地面和滩头也没有形成任何弹坑。

第743坦克营b连的16辆DD坦克的登陆舰按时抵达了距离滩头5公里的释放点。海军的人不顾极度超常海况(2至3米浪),强行释放DD坦克。其中有8辆抵抗不住风浪的袭击而很快沉没。剩下的8辆由登陆舰载至距离滩头两公里处释放。当它们最终抵达滩头时,步兵第一波早就登陆20分钟了。这几辆数量少的可怜的DD坦克没有形成编队,只能各自为战,在上陆后很快就被催毁。装甲部队对奥马哈滩头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3394
就在A连的登陆艇行驶近滩头时,火力舰发射的火箭弹从他们的头顶呼啸而过,落在敌军阵地上和水中。虽然它们的爆炸极其壮观,但实际效果轻微。每颗火箭弹仅有两磅(904克)装药,其爆炸威力太小,仅对敌人的表面阵地造成轻微损伤。此时,德军士兵们正在坑道和掩蔽部里待命,没有受到杀伤。A连登陆时面对的是一支建制完整,计划周密,经验丰富,以逸待劳的精锐部队。

诺曼底故事(20) [ daharry ] 于:2009-04-13 18:27:24


对A连来讲,横渡英吉利海峡本身就是一次苦难的历程。

英国本土的朴茨矛斯港Portsmouth(下图中绿色箭头)离奥马哈滩头(下图中紫色箭头)最近,这段海程的直线距离有170公里(请原谅我不用海里而用公里,为的是方便读者),相当于台湾海峡最窄处的宽度,即从福建的平潭岛到台湾的新竹。由于D日参战人数以百万计,舰艇多达6000艘,绝大多数登陆部队的出发港不可能取最短距离。他们的出发地分布在南英格兰的各个港口,距离诺曼底的直线距离为200至400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从汕头到澎湖,或者从福州到基隆的距离。最远的部队绕行距离超过500公里,几乎相当于从广州到高雄的距离。基于战役协同的要求,各部队上船的时间有早有晚,有些部队需要提前24小时出发。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A连的集结地是南英格兰的Dorchester,登船地是Weymouth港(图中红色箭头)。他们乘坐的“加奎琳帝国”号运兵船在海上行程是300公里(注意不是直线航行)。从6月5日下午3时启航,他们将在海上航行12个小时。在离滩头23公里处,他们要换乘到7艘哈根斯冲锋艇上。


哈根斯冲锋艇排水量为8.2吨(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艇内可以挤3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此图显示乘员在艇内的标准位置(资料图片)。
红色为艇指挥长(军官一人)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绿色为步枪组(士兵五人)
蓝色为铁丝网破坏组(士兵四人)
灰色为冲锋枪组(士兵四人)
黄色为60毫米迫击炮组(士兵四人)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浅棕色为火箭筒组(士兵四人)
杏黄色为火焰喷射器组(士兵二人)
白色为爆破组(士兵五人)
粉色为付艇指挥长(士官一人)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红色箭头显示登陆艇的前进方向。全部人员离艇需要一分钟。

当时的海况是两米浪。虽然在这种条件下哈根斯冲锋艇依然适航,但剧烈的颠簸给步兵带来地狱般的折磨。尽管有长期的登船训练,还服用了防晕船药片,但D日凌晨的恶劣海况实在是太差了,大多数人被折腾的死去活来。士兵们一上艇起就把脑袋夹在膝盖之间,不停地呕吐,直到5个小时后登陆。地板上一片狼藉。冰冷的海浪一次次地扑进船舱,把每个人浸的透湿,呼啸的海风把士兵们吹得浑身发抖。他们背负的行囊也变得越来越沉。在A连抵达滩头之际,全连人的体力已被消耗,士兵的战斗意志极大削弱,他们期待着马上离开地狱般的登陆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在距岸8公里处,导航船按计划掉头返航。A连的六艘登陆艇排成两列纵队,在黎明前风浪中向奥马哈滩头缓缓接近。A连连长费勒斯上尉乘坐的910号艇,地板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呕吐物,A连的士兵已经被风浪折腾得精疲力尽,有的干脆趟在地板上。就在这时,费勒斯上尉发现,自己的编队正在超越坦克登陆舰群(LCT)。由于恶劣的海况,LCT的航速极为缓慢。担任910号操舵手和A连登陆艇编队航行指挥的英国皇家海军少尉格林问道:怎么回事?

费勒斯:它们本应该在我们前面。
格林:那它们6点半就到不了了,你们就得先上岸,行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费勒斯:是的,我们必须准时到达。


格林少尉(资料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在距岸5公里处,右舷近处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那是战列舰“得克萨斯”号的360毫米主炮开始轰击岸上目标。

南斯中尉(百福德人)看见一等兵克里夫顿(百福德人)正在修理他携带的电台天线。天线在剧烈的颠簸中折断。南斯中尉告诉他,必须把电台带上岸,然后找机会修理。他非常清楚,没有这部电台,就没法设立连指挥所,也无法呼叫舰炮支援。不过,从现在起,克里夫顿只有30分钟好活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在911艇上,若依.斯蒂芬中士(百福德人)依然记得在换乘时,他和自己双胞胎弟弟Ray(也在A连)握了手。他们相互约定,上岸后一定要在维赫维尔村见面,那时他们会再次握手。若依不会知道,自己永远也不会再看见Ray了。

当7000发火箭弹从头顶上呼啸而过,有人兴奋地喊道:瞧,这就是你将来要告诉你孙子的。然而,接下来的事情令人沮丧,他们清清楚楚地看见好多火箭弹还没有飞到滩头就落在海里。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在接近滩头时,911艇终于没能承受住风浪,进水沉没。全艇乘员落入冰冷的海水中。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哈根斯登陆艇的每个乘员都配备了Mae West救生衣。救生衣上的黑色管子里面压缩二氧化碳气体,使劲压一下管子,救生衣就会自动充气(daharry摄) 。


顺便提一句,Mae West(梅.威斯特)是二战期间好莱坞的一位性感女明星。以她的名字命名救生衣,似乎与她性感的胸部有关(资料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Mae West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士兵负重,它的提供的浮力只够一个徒手士兵的体重。因此,落水的士兵必须拼命游泳才能勉强保持呼吸。要想活命,落水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沉重的背包和弹药摘掉。而在体力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动作是非常难的。911艇的乘员中有6人因此而溺毙。若依.斯蒂芬中士不会游泳,幸亏抓住了漂浮的东西,Powers中士(百福德人)帮他割断了背包带,这才幸免遇难。其他登陆艇遵照命令,在接近滩头时,不许营救落水人员。同时落水的哈罗德.威尔奇斯中士(百福德人)一直在担心同在A连的哥哥约翰.威尔奇斯上士会现在怎么样。落水的五名百福德士兵和其他15名士兵在水中漂浮了两个小时,最后被返航的登陆艇救起,送回了运兵船。他们在三天之后被再次送上奥马哈滩头。若依登陆后,一个救护兵告诉他,他的弟弟Ray在冲击滩头时,腰部中弹阵亡。他们中的一等兵Fizer(百福德人)也在后续战斗中阵亡。

A连的编队迅速接近滩头,德军的迫击炮和曲射火炮开始零星的拦阻射击。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在910艇上,担任操舵手的格林少尉清清楚楚地看到 D-1 出口处的碉堡。他示意费勒斯中尉:我就把你们送到那儿,怎么样?费勒斯回答:可以。

在910号左边的那艘登陆艇被德军的一颗反坦克枪子弹击中。大口径弹头从水线上打进船舱。佛兰克.德雷珀中士(Frank Draper,百福德人)的上臂当场被打掉,造成了极为恐怖的大出血。他下意识地拼命挣扎,想要保持站立,但很快就不行了。雷珀中士倒在满是呕吐物和海水的地板上,逐渐丧失了知觉。尽管救护兵对他实施抢救,德雷珀中中士没能活过D日。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佛兰克.德雷珀中士(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格林少尉向A连的登陆编队发出了准备登陆的信号,不久,人们的脚下传来了噪音,那是哈根斯登陆艇的平坦底部触到了低潮线的海底,

H时(凌晨6时36分),A连的5艘登陆艇按计划准时抵达D绿滩头。A连是整个奥马哈滩头第一波8个连队中唯一正点到达正确登陆地段的连队,这也是第一波登陆计划执行过程中唯一没有出现错误地方。其他连队(包括两栖坦克)或者偏离了预定的登陆点或者未能按时到达,更不用说各级火力压制了。可以说,奥马哈滩头的战斗从第一分钟起,所有第一波部队之间的战术协调就荡然无存。对于每一个士兵来讲,用美国人常常说的话就是:You are on your own (你只能自己靠自己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在A连左侧的D白地段登陆的部队应为第116团G连,这个连的上陆点向东偏离了900米(图中红色箭头)。在A连右侧的116团C连(全连共63人)未能按时抵达他们的计划登陆点C地段。这就使得C,D绿,D白和部分D红这四个地段将近2000米的滩头上,只有A连在毫无火力掩护的状态下孤立无援地上陆。A连的180人将承受D-1出口的5个德军阵地上所有的火力,图中用蓝色数字是5个德军阵地编号(从WN69至WN73)。

在距离水线30米处,登陆艇停了下来。当前门徐徐落下,中间纵列的士兵跟随费勒斯中尉率先冲出船舱,有秩序地跳进浅水区(深度1到2米)。此时,德军阻拦火力全部保持静默,D绿滩头呈现一片不可思议的寂静。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5286


这就是美国兵离船的那一刻看到的奥马哈滩头(西西河肥肥烤猪摄)。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应该是E-1出口不是A连所在的D-1出口。不过,这张特意在海水中拍摄的照片有其精彩之处,那就是是难得的角度。此照片显示了从低潮线到滩头的距离(大约300米),和美国士兵抵达时的距离非常相似。大哈瑞在此特别致谢肥肥烤猪兄同意在本章使用他的照片。

诺曼底故事(21) [ daharry ] 于:2009-04-18 19:42:41


离艇时,每个艇的中间纵队先走,然后是两侧纵队。

在英国进行登陆演习时,士兵们多数情况下练习的是所谓“干登陆”,即从登陆艇的坡道上直接跳上海滩,最多趟几步浅水。而在诺曼底,由于低潮线地势平缓,士兵们不得不进行“湿登陆”,即从坡道跳进齐腰甚至齐胸的海水里,从那里运动到水线再上沙滩。然而,士兵背负的既不密封又无浮力的装具被浸湿后,变得非常沉重,严重迟滞了他们的前进。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从低潮线到高潮线,德军布置了多种反登陆障碍,主要目的是消灭盟军的登陆艇(资料图片)。

在艰难地越过水线后,费勒斯上尉带领士兵们在一个浅沙滩上卧倒,把三路纵队变成攻击横列。他们知道,德军的机枪手正在前方耐心地等待着。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就在他们开始向滩头运动时,德军的指挥官发出了射击命令。顿时,D-1通道阵地上的各种步兵火力瓢泼似地射向仍然处于开阔地带美军,准确,集中,无情,毫无悬念。D绿滩头立刻就成了一个血腥的屠宰场,A连的官兵在平坦开阔的沙滩上无处隐蔽,毫无抵抗能力。从910艇下来的人全部阵亡,倒在费勒斯中尉身边的包括5名来自百福德的士兵。


从D绿滩头遥望中潮线,这是D绿滩头MG-42机枪的射界,这张照片是在海滩公路上拍的,没有显示悬崖的高度,如果是在30米高的悬崖顶上,那射界就更不用说了,下面的海滩简直就是靶场。可以想象得到,海滩上的士兵面对这样的火力会有多么的无助(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另一艘登陆艇抵达时距离910号只有50米,它的舱门刚刚落下,就被德军的机枪火力覆盖,前排的士兵被击中后纷纷倒下,其他人则不顾一切,拼命往前冲出登陆艇,跳进浅水区。百福德的约翰.威尔奇斯上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冲过了浅水区。他发现自己居然豪发无损,便开始朝着D-1通道盲目射击,但没有几分钟他就饮弹毙命。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同一艇上的一等兵Glenwood.Overstreet在冲击滩头过程中腹部和腿部多处中弹。他有幸冲到海墙基部的射击死角里,躲过了MG-42机枪的大屠杀。Overstreet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呼喊:Medics(救护兵)。不知过了多久,有个士兵来给他包扎。Overstreet的伤势虽然严重,但是没有伤到重要器官,血也止住了,他幸运地活了下来(资料照片)。


Overstreet在海墙下的位置。不过他在那里还要再熬22个小时才被运走(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有些士兵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根本无法携带那巨大而沉重的背包,就毅然将其甩掉,一时间,作战装备和弹药扔得到处都是。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奥马哈滩头上被丢弃的钢盔(daharry摄)。


这辆谢尔曼坦克的内侧履带护板被击穿(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眼看着冲不过海滩,A连有数十人被迫退回海水中,被压制在浅水区。有些比较聪明的士兵急中生智,平躺在海水中,只露出鼻孔呼吸,以免被敌人发现,他们被上涨的潮水徐徐推动,缓慢地向滩头移动。那些仍然暴露在水面上的不知所措的士兵就成了明显的目标,他们被德军狙击手一个个地点杀。珊克中士(John Schenk百福德人)在水线附近中弹身亡。

D绿滩头一片混乱。海滩上阵亡的,负伤的到处都是,海水开始被染成红色。许多精疲力尽的士兵们在负伤后无力继续前进,被海水无情地吞没。许多前进受阻的士兵不得不躲在高潮线的反登陆障碍后面,但很快被德军密集的交叉火力和曲射炮火消灭。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被称为“比利时门”的钢制德军反登陆障碍。这种东西太费钢材,所以用的较少(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被称为“刺猬” (hedgehog)的钢制德军反登陆障碍,这是电影“拯救大兵雷恩”和Capa照片中出现的那种(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至今仍然留在C地段的德军反登陆三角桩 (daharry摄)。

德国人只用了15分钟,就击毙了A连上陆的所有5名军官,士官们也是非死即伤,使得整个A连完全失去指挥。 其的战斗序列和战术配合在开阔的海滩上还没有展开就完全解体了,这时A连已彻底失去战斗力。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H+25时,瑞.南思中尉(Ray Nance,百福德人,费勒斯上尉的表弟)率领的17名A连连部人员随第一波第2编队按时抵达D绿滩头。这是A连的第七艘也是最后一艘登陆艇。


南思中尉的标准像(资料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登陆艇触底后,英军水手用力打开舱门,舱门开到一半时竟然鬼使神差地停住了。南思中尉急得大喊:放下来。水手拼命地再次转动手柄,在南思帮助下,舱门又开始缓缓下落。

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弹雨,许多人倒在坡道上。南思中尉两步跨出登陆艇,跳进海水中。一个浪头打来,差点把他淹没。南思中尉的背包灌满了水,把他往下坠。南思把步枪举过头顶,用最大的力气趟水上岸。他出水后倒在冰凉的沙滩上,大口喘气。他抬头观察一下情况,发现事情不妙。前方一个活人都看不见,海滩上到处是尸体,被上涨的潮水推来推去。自己带的人还没冲到水线就非死即伤,连他自己只剩下4个人没事。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通讯员克利夫顿(百福德人)仍然忠心耿耿地背着他那台损坏了的无线电机,跟随在南思的左侧。南思发出命令:不要停留。这时克利夫顿喊道,我中弹了。南思问:你还能走吗?没有回答。南思卧倒,等他再回头时,克利夫顿已经不见了。

南思看见4名士兵躲在反坦克障碍后面,他急得大喊:散开!话音未落,一颗迫击炮弹落下,当场炸死三人,另外一人重伤。在开阔的海滩上折腾了好久,南思竟连一个德军士兵都没看到。他冲着悬崖上面无目标地打了几枪,这几枪暴露了他的目标,德国人立刻回敬了一颗迫击炮弹。一个破片打在他的枪托上,离他的脸只有几英寸,好悬。紧接着,德军的机枪和步枪火力开始指向他。把他周围的沙滩翻了个遍。南思发现,敌军火力来自D-1入口处右侧半山腰的一个碉堡。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德军的迫击炮手(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向南思射击的那挺MG-42机枪的大概位置(daharry摄)。

南思调整了自己的姿势,把头冲着碉堡,一动不动,这样可以减少被弹面。他想:就算被打中,也是脑袋在先,死的也算痛快。凭声音他能感觉到,弹着点离他越来越近,南思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他想还击,但手里的步枪已经进了不少沙子,无法使用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在南思的右侧,22岁一等兵雷诺(百福德人)正在快速跟进。他停了下来,用跪姿持枪准备还击。雷诺还没来得及扣动扳机,就倒在弹雨中。

这时德军的火力被别的目标所吸引,转到其他方向,这使南思有了短暂的喘息机会。他知道现在只能拼死向前,决不能后退。于是他开始匍伏前进,他离滩头的悬崖尚有300米。敌人发现了他在移动,火力又转了过来。这次南思右脚跟被打中。受了伤的南思决定一动不动地装死。然而,南思的装死策略并不管用。这时海滩上的活动目标已经基本不存在,所有静止物体,包括尸体在内,都受到德军的反复扫射。南思感到机枪子弹在他周围忽远忽近,德军简直像是在跟他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显然他们不打算给任何人生存的机会。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起先南思想用手在沙石中刨个散兵坑,但是很快就放弃了。他看到前面有个滞水地带,好像海水的深度够他隐蔽的,便趁着敌人火力间隙冲了进去。南思吸足了一口气,把全身没入水中。德军发现了动静,机枪又扫了过来,幸运的是,这次他们只打穿了南思背包中的望远镜背带。南思出水换口气,然后又赶快没入水中。这样反复多次,南思终于躲过了射杀。南思渐渐向前移动,也不知道又用了多长时间,他才到达海墙基部的射击死角。南思回头张望时,发现了两名A连军官的尸体。

B连的登陆艇和南思中尉编在同一波次。B连的二等兵包姆.加登上岸时,看到了负伤倒地的雷蒙.候拜克,在他身边还躺着三名阵亡的A连士兵。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潮水缓缓地上涨,南思眼睁睁地看着海滩上负伤的和阵亡的士兵,一个个地被潮水吞没。幸存的人相信,被潮水吞没的人中间就有雷蒙.侯拜克。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D绿滩头正在汹涌上涨的潮水(daharry摄)。


在D-1和D-3通道之间的海滩公路内侧有一块稍微平坦的沙地,奥马哈滩头阵亡的士兵们起初都被暂时埋在这里,包括雷蒙.侯拜克(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从南思那艘登陆艇下来的A连人员除了他自己外,只剩下一个救护兵全身而退。A连出发时共有200人,南思是6名军官中唯一的生还者。全连在D日阵亡总数为102人,伤亡率高达90%。在D日结束时,只有15名士兵尚能参加战斗。由于惨重的伤亡和极度的混乱,A连许多人阵亡详情已经完全无法重建。

面对这么残酷的战斗,南思突然想起,早上4点离开运兵船换乘时,他还在每个人的胳膊上都轻轻地拍了一下,像是鼓励,又像是在告別。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4332

D日早上8时30分,美国第5集团军接到奥马哈滩头的战况简报:攻击部队解体,损失惨重,敌火力阻止我方通过海滩,登陆部队受困于狭小地域。工兵未能清扫雷区和滩头障碍。

诺曼底故事(22) [ daharry ] 于:2009-04-21 20:07:14
D绿滩头仅仅在1944年6月6日那一天在历史中闪现过一下,其后就迅速归于以往的那种平淡。经历了战后太多风风雨雨的世人,正在为生计忙碌,无暇顾及那里发生过的事情。

D日十年之后,百福德的人们从奥马哈滩头运回一块石头,在家乡为自己战死的亲人树立了小小的纪念碑,然后带着他们难以平复的痛楚继续生活,


D日35周年之际,美国国民卫队(第29师116团属于国民卫队的战斗序列)在D绿滩头的德军掩蔽部上修建了一座纪念碑(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碑文(daharry摄)。

从那之后又过了15年。当D日50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人们在四处寻找当年的英雄。百福德人就在这时进入了公众的视线。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奥马哈滩头在一天之内阵亡了2200-2400名士兵,仔细查阅美军的记录,美国在二战中在一次局部战斗中一天内损失如此惨重的只有珍珠港可比(2,335官兵阵亡)。研究历史的专家们终于认识到,A连就是奥马哈滩头惨重损失和牺牲的象征和典型代表。百福德一夜之间忽然成了全美国的新闻焦点,各大新闻媒体蜂拥来到这里,采访A连的当事人和他们的家属,然后是铺天盖地的报道。从那之后,Bedford Boys(百福德人)就成了美国历史的专用术语。

[IMGA][/IMGA]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D日50周年时出版的百福德地方报纸(daharry摄)。


若依.斯蒂芬中士在D日50周年那一天返回了奥马哈滩头,纪念他战死的兄弟。从照片可以看到他那痛心和不堪回首的表情(资料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百福德人趁着人气高的时候,为子弟兵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他们集资在家乡建造了一个宏伟的纪念碑。经国会批准,他们使用了全国D日纪念碑(National D-Day Memorial)这个名字(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整个纪念碑占地88公顷,园区中心是一座拱门,称为Overlord Arch(霸王拱门)。它的顶端是黑白相间的 “进攻条纹”,前方是12个参战国的国旗(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后方花园里镶嵌着一把巨大的宝剑(daharry摄)。


宝剑是盟军最高司令部臂章的图形。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司令官艾克在园区的最后方,和他在战时的位置一样(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紧挨着花园横着一堵墙,上面镶嵌着的铭牌一一记录了每个参战单位的战斗经历,包括第一波的那8个连队(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再往前被称为“灰色区域”,那里有东西两座弧形的矮墙,围出一个广场。在这里是举行各类仪式的地方(daharry摄)。


墙上的铭牌镌刻着所有在D日阵亡盟军官兵的名字,注意其中有一名士兵的名字叫乔治布什(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最引人注目的是拱门下的水池,池边有一艘哈根斯登陆艇,舱门处于放下的位置,艇内无人(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池水中有奋力前行的士兵,间或出现的喷水柱象征着德军的子弹(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中弹那一刹那(daharry摄)。


倒在滩头的士兵(daharry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他的身旁是一本圣经。毫无疑问,这就是雷蒙.侯拜克。他的亲人直到今天仍然珍藏着那本从奥马哈滩头上寄来的圣经(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这个雕塑取材于美军突击营攀登霍克角的峭壁,有一名士兵中弹正在后仰,另一人向下伸手,试图帮助自己的战友 (daharry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第一名士兵爬上了霍克角的峭壁顶端(daharry摄)。

2001年6月6日,这座纪念碑落成时,美国总统布什专程来到这里,亲自为纪念碑揭幕。他代表全体美国人民向这些为国捐躯的普普通通士兵致意。百福德的阵亡者,没有获得奖章,但拥有他们应得的荣誉。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揭幕仪式上,有一位被公众高度期待的人物由于健康原因缺席。是他在奥马哈滩头完成了A连士兵在D日的攻击目标。和小罗斯福一样,他的军衔和自己面临的战斗任务似乎很不相称。他的军衔是准将,他的名字叫诺尔曼.科塔(Norman Cota)。

D日60周年到来时,驻扎在百福德附近的国民卫队第29师第116团A连接受了命令,出征阿富汗。这是A连自诺曼底之后第一次执行海外任务。A连的130人被临时编入C连出征。国民卫队当然早已修改了作战条令,不允许同一地方的士兵编入同一连队。但这次行动仍然被当地人视为新一代百福德人走上战场。C连在阿富汗执行了整整一年的任务,全身而退,无人阵亡。人们都说:上天知道我们有过一回,这次是特地开眼,保佑了百福德人的平安。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今天,南思本人是最后一位在世的百福德人(资料照片)。

(待续)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附录:毕克斯比信件

电影“拯救大兵雷恩”中有这么一段:雷恩的三位兄弟阵亡后,他们的情况被告知马歇尔将军。为了决定是否从战场上撤出雷恩,总部的参谋军官为此展开了激烈辩论。最后,马歇尔将军读了一封林肯总统的信,解决了问题。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资料照片)。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这封信并非虚构,在美国历史上林肯总统的确给马萨诸塞州的丽蒂娅.毕克斯比(Lydia Bixby)夫人写过这封信。全文如下:

              Executive Mansion,
            Washington, Nov. 21, 1864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To Mrs. Bixby, Boston, Mass

          Dear Madam,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I have been shown in the files of the War Department a statement of the Adjutant General参谋主任of Massachusetts that you are the mother of five sons who have died gloriously on the field of battle.

I feel how weak and fruitless must be any word of mine which should attempt to beguile骗走you from the grief of a loss so overwhelming. But I cannot refrain from tendering 表示  you the consolation 安慰  that may be found in the thanks of the Republic they died to save.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I pray that our Heavenly Father may assuage缓和 the anguish痛苦  of your bereavement丧失, and leave you only the cherished memory of the loved and lost, and the solemn pride that must be yours to have laid so costly a sacrifice upon the altar神坛of freedom.

                Yours, very sincerely and respectfully,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A. Lincoln

电影里的马歇尔一字不差地读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件的全文。之所以在这里引用英文的原文,是希望读者能从中体会到这封信文字上的优美。当年是马萨诸塞州的官员请求林肯总统特地写的这封信。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往往和人们的期许格格不入。这封信的原文从来就没有被发现过,仅仅在2008年从政府旧档案里发现过该信的手抄件(下图)。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人们广泛猜测,可能毕克斯比夫人在收到这封信后不久就将其销毁,原因是她本人实际上对蓄奴的南方各州抱有同情,也就是说,在政治上,毕克斯比夫人是林肯的对立面。


毕克斯比夫人(资料照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49091

谁也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究竟是怎样泄露到【波士顿晚报】上的。它一经登载,立刻引起了处于内战之中的北方人民的高度关注,其他报纸也纷纷予以转载,并且有许多人传抄了它。

后来才搞清楚,毕克斯比夫人的五个儿子中,只有两位阵亡。一位是个逃兵,还有一位被南军俘虏,另外一位连是否参军都不清楚。尽管如此,林肯的这封信成为了美国文化历史遗产中的一篇非常重要的传世杰作,史称“Bixby Letter”(毕克斯比信件)。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盖氏网站 ( 苏ICP备14043903号 )

GMT+8, 2024-12-22 17:17 , Processed in 0.1168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