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加入盖氏论坛
搜索
查看: 7186|回复: 0

黑鹰与河马 抗震救灾中的两款主力直升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2 1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鹰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特殊的背影,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国政府不仅邀请了格鲁门公司改进歼-8歼击机,而且还开始了美制装备的采购。1984年7月,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较新型的UH-60L目前报价为860万美元,MH-60G则为1020万美元),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相当于人民币近5000万一架的黑鹰似乎有点奢侈,但后来在使用中证明该机优良的性能是值得花这么多钱去购买的。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一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不多的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  

  我国购买的黑鹰是西科斯基S-70系列中的民用型号S-70C,西科斯基公司为我国黑鹰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原先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CT7-2C,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也可以是CT7-2D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内部油箱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SH-60海鹰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 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  

  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而且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甚至有传言称,有一次一架国产直升机为执行特殊任务飞了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场开始,逐步向高原推进。 

  到了标高3000米以上,发动机功率急剧下降导致飞机升力不够。黑鹰直升机被空运到拉萨贡嘎机场,按照总参的要求,随即由成都军区负责组织指挥、成都军区空军负责技术保障,S--70C黑鹰直升机在西藏的拉萨(贡嘎机场、3700米)、羊八井(4500米)、甘巴拉山(5000米)进行了有地效、无地效、悬停、升限等高原性能试飞。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中、美两国制定的试飞计划。S--70C黑鹰直升机在西藏的高原性能试飞完成后,又由美国C--5A运输机(该机一直在贡嘎机场等候)装载该S--70C黑鹰直升机,经北京通县机场(加油)后,飞经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加油)后,再返美进行分析、研究。 

  后来又经过三个月,我科研人员终于克服了技术困难,解决了升力问题。最终黑鹰飞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降落在阿里地区。我方技术人员温清澄的《直升机在高原的使用和维护》论文,令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在青藏高原直升机飞行的种种特性与巨大困难。美国各方面也以此作为重要结果和经验,西科斯基公司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

    据外刊报道,引进的这些黑鹰主要部署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1985年后进入西藏和新疆的高原地区服役。军方非常欣赏其高原性能,实际上S-70也是陆军航空兵唯一能在高原区顺利运作的直升机,该机的发动机性能优良,而且机上有完善的除冰系统可以降低在高原地区使用的风险。S-70先后参加过多次抢救西藏灾区和返回式卫星回收的任务,使用强度大,在1989年以前总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1000小时。高的出勤率自然会使事故次数增多,黑鹰的使用环境主要是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恶劣的了,已发生过多起事故,比较大的有2起。

  陆航和西科斯基公司原本都对黑鹰寄予了很大希望,西科斯基公司曾经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89年之后这些想法都落空。我国曾试图对黑鹰测绘仿制,希望能够像直-8和直-9那样最终实现国产化,但迫于当时的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个美好的想法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如果我国能够测绘仿制成功的话,我陆军航空兵的运输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1989年之后,虽然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僵局,但维护黑鹰直升机的零部件供应却未曾中断,据称由于中国的黑鹰常用于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因此美国各界并未反对出售上述零部件,中国一直能够从西科斯基购买必须的零部件(当然有些也是用了国产零部件),占据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贸易的相当部分。

  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大量的米-17缓解了陆航紧迫的需求问题。但总的来看,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8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在我军中S-70的维护要大大易于米-8与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蚀方面,S-70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据内部消息,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下飞行,目前可用的黑鹰约10多架。


  S-70主要技术参数:

  主旋翼直径:16.4米长:15.3米高:5.1米

  动力配置:两台1700马力涡轴发动机

  最高巡航速度:280公里/小时

  最大升限:4300米

  航程:550公里

  续航力:2+小时

  空重:4.6吨

  最大起飞重量:9.2吨

  河马在中国

  我国在70到90年代先后引进了苏联米里设计局著名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米-8,以及其重大改型米-17,以补充陆军航空兵薄弱的航空力量。由于我国研制的直-5设计年代久远,后续研制的直-6、直-8等不是未定型,就是不断拖延,米-8和米-17的到来无疑缓解了紧迫的需要。米-8进口的数量较少,而米-17则较多,据说达到上百架。

  在外电报道中,中国第一批就进口了60架米-17,编号为917、927、937、967、987字头的五位数,外电称导致这一交易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在1989年后拒绝出售更多的S70“黑鹰”直升机给中国,于是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相比之下价格非常便宜的米-17。

  1991年首批24架米-17到货,1995年前又有35架交货,且为米-171改进型。中国进口的米-17部分装有六个外挂架,可携带炸弹、布雷器、火箭发射器等。另外这些米-17并没有俄罗斯自己使用的米-8TV上的12.7mm机枪、座舱装甲、发动机尾气红外抑制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米-17较为优秀,我国长时间还没有将这种直升机转为国产化。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我国仿制“超黄蜂”的直-8项目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由于部分关键部件无法国产化,拖了二十年仍没有生产大批量实用的直-8型号。如果上米-17项目,等于宣判直-8的死刑,直接影响部分军工企业,而且经过引进发动机等措施直-8已经有了新希望。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俄罗斯的特殊情况,总体的看,进口米-17要比国产化便宜的多。

  2004年11月的时候,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厂在珠海航展上表示,03、04两年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向中国供应26架米-17-B5直升运输机的供货任务(去年10架,今年16架)。这26架直升机已经是该厂近年来同中国签订的第二份供货合同了。根据第一份合同,该厂于2001―2002年已经向中国供应了35架米-17-1B型的直升机。米-17-B5型直升运输机属于米-17基础型号的改进型,其起飞重量为13吨,最高可运载36人,或者舱内有效载荷4吨,外加舱外悬挂4.5吨。其最高航速为3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为230千米/小时,(在仍保持5%燃料储备的情况下)航距为650千米,最高飞行高度为6000米,机上安装着两台2200马力的ТВЗ-117ВМ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据说,当时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厂正在同中国商谈继续开展合作的问题。

  近期据《俄罗斯商业日报》报道,中国计划在2008年生产至少20架米-171,零部件由乌兰·乌德航空工厂提供,此后,中国米-171的年产量将达到80架。

    米-17型直升机是中国陆航部队装备的另一种高原型直升机。其技术数据如下。
  最大起飞重量:13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11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11100千克,下同)250公里/小时
  最大爬升率:(0~1000米)10.7米/秒
  实用升限:6200米
  悬停高度:(有地效)5150米;(无地效)4600米
  航程:(外挂和消耗油箱满油,余油5%,飞行高度500米,巡航速度)715公里(加2个内载油箱,满油,余油5%)1085公里;(加4个内载油箱,满油,余油5%)1535公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盖氏网站 ( 苏ICP备14043903号 )

GMT+8, 2024-12-22 18:54 , Processed in 0.0353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